“請喝水,這是剛剛淡化的海水。”巴塞羅那普拉特海水淡化廠的員工打開海水淡化裝置出水口的龍頭,接滿一杯水讓記者品嘗。杯里的水,清澈透明。抿一口,感覺跟喝瓶裝純凈水沒什么兩樣,沒有一點兒海水苦澀咸腥的味道。
普拉特海水淡化廠最近剛剛建成投產。在孔普特經理的引導下,記者參觀了工廠總控制室和各個車間。
在總控制室里,幾位技術人員坐在電腦前,通過鍵盤調控生產程序。他們中的一位告訴記者,海水淡化的生產過程是全自動化的。
普拉特海水淡化廠坐落在巴塞羅那略夫雷加特河入海口處,以地中海海水為水源。建在海邊的泵站,通過海底管道將兩公里以外、海面以下30米的海水抽送到海水淡化廠,通過對海水進行懸浮澄清和初步過濾,去除水中的固體物質和各種雜質,然后對海水進行密閉加壓過濾,再通過反滲透法,對海水脫鹽。獲得的淡水,經過添加人體需要的礦物質和消毒,就成為了飲用水。最后,把這種飲用水輸送到自來水廠,與水廠的自來水混合后分送到千家萬戶。
巴塞羅那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和經濟中心,位于地中海之濱,但守著水(海水)缺水(淡水)。同西班牙其他地區一樣,巴塞羅那及其所在的加泰羅尼亞自治區的飲用水和經濟發展用水基本靠水庫蓄水。近幾年,西班牙大部分地區持續干旱。去年夏季,全國水庫平均蓄水量減少到庫容的一半以下,加泰羅尼亞地區的水庫更是只剩下庫容的1/5,有的水庫甚至干涸見底。巴塞羅那及周邊地區的居民面臨斷水的危險。為解燃眉之急,水務局不得不雇船到其他地區甚至到法國買水。
不能守著水渴死,要向大海要水。當地政府決定建設海水淡化廠,緩解用水緊張的窘境。孔普特介紹說,2007年5月,海水淡化廠動工興建,整個工程投資2.3億歐元。普拉特海水淡化廠每處理100升海水可得到45升淡水,脫鹽率達99.7%。
在海水密閉過濾車間和反滲透脫鹽車間,孔普特帶著記者從一個個紅色的巨大過濾罐旁走過,在涂成紅黃綠藍等不同顏色、口徑不一、縱橫交錯的管道之間穿行。
普拉特海水淡化廠是目前歐洲最大的生產飲用水的海水淡化廠,最高日淡化水能力為20萬立方米,供水量約占當地總供水量的24%,使巴塞羅那及周邊地區100多個市的450余萬居民受益。該廠的投產,不僅大大提高了當地供水系統的供水能力,可滿足當地到2015年的經濟發展需要,而且極大地改善了供水水質。由普拉特海水淡化廠生產的飲用水,在口感、味道和質量方面都優于現有供水。此外,水中不含對洗衣機和洗碗機有害的物質,用這種水的家用電器使用壽命更長,維修費用自然也減少了,據水務局測算,平均每年每個家庭可節省約35歐元的維修費。
在采訪中,廠方特意為記者播放了一段視頻。視頻中說,地球可謂水球,因為其表面大部分被水覆蓋。但其中只有2%是淡水,其余都是海水等苦咸水,2%的淡水中又有3/4在南北兩極被凍成堅冰,人類可以利用的淡水少之又少,而且由于這些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上分布差異極大,又增加了人們利用水資源的復雜性和矛盾。為水,人類甚至發生戰爭。為解決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對淡水的需求,人們的眼睛投向了海洋。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水量約13.7億立方公里。隨著海水淡化技術不斷改進及其成本下降,海水淡化成為人類解決淡水資源短缺的一個必然選擇。
西班牙海水淡化利用方興未艾。目前在建的海水淡化廠有3個,有的生產飲用水,有的生產農業灌溉用水。巴塞羅那地區還在籌劃建設另一個大型海水淡化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