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政府正在做的一項研究表明,至少有36個州在接下來的五年內將面臨水源短缺問題,一些州正在開發我們的海洋,試圖使其淡化以提取滿足我們需要的淡水。美國國內針對重要的海水脫鹽處理、淡化海水等研究工作,設有相應的研究基地——坦帕港海水脫鹽工廠,該工廠是在出現很多問題后興建的,最終以每日生產2500萬加侖水的產量,提供著當地約10%的水源供給。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馬薩諸塞州和喬治亞州也都慎重考慮興建海水脫鹽工廠。但是,一些評論家們稱,這些工廠都是高耗能的,并且對海洋生物都是極為有害的。
一項潛在研究的一種海水脫鹽處理平臺或是系統的理念,于近期引發了很多的關注,不僅是在美國,而且是全世界。“如此多的阻力和障礙想要阻止興建并運行海岸海水脫鹽工廠。”PBS&J公司工程師團隊的資深副主任查爾斯.格里芬于四十年前,就已經設計出了一套水處理設備,這套水處理設備能使水處理變得簡單易行。
在海面上,可從最佳的深度處,即海洋生物密度最低處萃取水源,然后回到海岸上的加工廠內,對其進行清理、除掉額外雜質、預處理等工作。此外,預處理后的海水經過再處理,將徹底被淡化,其殘余物將被倒入海洋生物豐富的近海區。興建一處海岸海水脫鹽加工廠的費用,被期望能低于陸地工廠;陸上工廠將結束必須購買第三方能源的態勢,海岸海水脫鹽加工廠能在不漲價的情況下自產自銷。
興建海上淡化海水平臺的想法并不是最近才出現的,在印度已經建立了一處試驗點,一家西班牙公司想建立一處借助風力提取能源的工廠,但大多數方法被調整并縮小至每日產額500萬加侖甚至更小。水務標準公司提出了一項能更長遠的發展計劃,休斯頓水處理中心,旨在建立一套海水淡化系統(簡稱SDV),并實現產量15倍的增效成果,同時達到坦帕港海水脫鹽工廠產量的三倍。海水淡化系統,固定在一英里甚至更多的海岸處,該系統將有效運用燃氣渦輪予以產出能源,如果能有效提供,還可使用生物燃料。海水淡化系統將運用與坦帕港海水脫鹽工廠同樣的脫鹽方法進行加工——反滲透技術,將海水倒入高壓環境中,使其通過高密度復合膜以篩出其鹽份。巡航艦(8萬加侖每天)和軍用艦(航空母艦:30萬加侖每天)作為最基礎的萃取海水的設施,幾十年來一直慣于將海水轉化為淡水技術。
評估水務標準公司海水淡化系統在加州的蒙特雷半島水源管理區內是否可行的一位工程師馬克.S.威廉森說:“看上去,這是可行的。但在確定幾方面情況之前,計劃是不能實行的。在我們的調查中,我們認為建議者們很有可能低估了實施此計劃的費用和調整的難度。其次,對海洋生物是否有傷害的調查也并沒有被確定。”
水務標準公司表示,項目的費用和調整的難度早已充分估計到,要減少調整的負擔,公司期望第一支船將能在以色列、澳大利亞、中國或是中東地區取水,因為那里有著巨大的用水需求,并且能更容易的得到政府的許可。公司還希望第一套海水淡化系統能在兩年內建成。“并沒有未經實驗的環節存在,我們有技術方面的證明。”發言人蓋爾.柯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