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內行業信息 | 國外行業信息 | 國內政策 | 行業技術 | 企業動態 | 展會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國外行業 > 奧地利加強環境保護的經驗與啟示
    奧地利加強環境保護的經驗與啟示
    發布日期:2009/1/13 11:18:42

    奧地利奧中友協常務副主席卡明斯基(左二)會見中國新聞代表團 王巨頤 攝

    中國新聞代表團參觀奧地利維也納環保工廠 王巨頤 攝

    中國新聞代表團走訪奧地利薩爾茨堡州政府 王巨頤 攝

    中國新聞代表團訪問奧地利農場 王巨頤 攝

    中國新聞代表團訪問奧地利農戶 王巨頤 攝

     

      "奧地利加強環境保護的經驗與啟示"為本次出訪主題。奧地利方面對中國新聞代表團訪問非常重視,總理府新聞局作了精心安排和周到接待。代表團成員圍繞主題,認真考察,訪問達到了預期效果。


      一、出訪的基本情況


      代表團從北京啟程前,奧地利駐華大使賽迪科會見了代表團一行,代表奧地利政府歡迎中國新聞代表團訪問奧地利,并簡要介紹了奧地利的相關情況。代表團飛抵奧地利的當晚,奧地利總理府新聞局局長克勞斯·霍爾親自到機場迎接。代表團離開奧地利的當日中午,奧地利外交部亞洲司司長齊伯格宴請了代表團全體成員。


      在為期8天的訪問中,代表團先后訪問了維也納市政府、薩爾茨堡州政府,分別采訪了維也納市政府環境委員會主席、市議員艾里克·瓦朗丁,薩爾茨堡州政府負責農林漁、資源保護、水利、能源及地區發展事務的官員約瑟夫·艾斯爾,詳細了解維也納市在環保規劃、大氣保護、節能減排、飲用水凈化及處理、垃圾處理的做法,認真聽取薩爾茨堡州在支持與發展生態農業方面的經驗介紹;深入垃圾焚燒處理廠、生態農莊,考察先進的垃圾集中綜合處理技術,查看新型的生態農產品種植、加工與銷售模式;參觀國家公園保護區管理中心,實地感受奧地利為保護生態環境所取得的成果;住宿山區農戶家中,親身體驗當地農民開展畜牧業養殖及加工、開辦度假旅館等多種經營生產、生活方式。同時,代表團還與奧地利總理府大氣專員羅伯、奧地利《新聞報》負責環保報道的記者就大氣保護問題進行了交流,與奧地利民間環保組織"諾亞方舟"的專家圍繞生物植被多樣性的保持與發展問題進行了座談。


      在奧地利訪問期間,奧中友協常務副主席卡明斯基博士、薩爾茨堡州副州長威爾弗雷德·哈斯勞爾也分別會見并宴請了代表團一行。


      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也對本次新聞代表團訪問奧地利高度重視。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臨時代辦王順卿參贊會見并宴請了代表團一行,同時委派大使館一等秘書劉昶在代表團乘機抵達、離開奧地利時予以迎送。


      二、奧地利加強環境保護的經驗


      奧地利國土面積8.3萬多平方公里,人口820多萬,環境承載壓力較小,但在一個人均GDP高達3.2萬歐元的國家中,能夠保持清新優美的環境,其環保理念和做法,頗具意義。在訪問中,代表團發現無論是奧地利聯邦政府,還是各州、市政府均高度重視環境保護,環保理念超前,在政策制定、城市規劃、財政預算、資金投入等多方面向環保領域傾斜。可以說,在環境保護方面,奧地利屬于歐洲領先國家之一。其中,首都維也納市、樂神莫扎特的故鄉薩爾茨堡州是奧地利重視與加強環境保護的兩個典型,其做法與經驗十分具有代表性。


      1、規劃:發展服從于環保


      "維也納市的人均二氧化碳年排放是全歐洲最低的,只有5.9噸,而奧地利的人均年排放為11.3噸,整個歐盟國家的人均年排放則是15噸。"在會晤中國新聞代表團一行時,維也納市政府環境委員會主席、市議員艾里克·瓦朗丁自豪地說。他介紹說,這得益于該市從1999年開始就制定的環境保護十年規劃,其中關于大氣保護的減排項目計劃到2010年減排200多萬噸二氧化碳,結果在2006年就提前達標。目前,維也納市正在實施第二個減排項目,力求在控制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同時,也遏制住人均排放量增加的趨勢。


      城市發展要服從于環境保護,用規劃來引導并加強環境保護,是維也納市的成功之處。一個明顯的例證是:維也納市常年刮西風,根據這一特點,該市在做城市規劃及產業布局時,將有污染的工廠或對環境有影響的企業統一規劃建設在城市東北部的23區,如今在這個區集中了垃圾焚燒廠、特種垃圾處理廠、化工廠、污水處理廠等,這樣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這些企業對整個城市環境的影響。


      另一個通過規劃對環境保護起到良好作用的例證,是維也納市的垃圾分類處理"5+2"模式。行走在維也納街頭,常能發現排放整齊的5種不同顏色蓋子的垃圾桶;漫步于居民門前,還能看到2種顏色蓋子的垃圾桶。別看垃圾桶蓋子顏色繁多,但統一規劃設計的桶身圖案與顏色、文字說明等標識,讓維也納市民包括不懂德語的外國游客能一眼識別出,每個垃圾桶所對應的不同種類的垃圾:紙張、電池、塑料、易拉罐、淺色玻璃、深色玻璃、有害垃圾等。這種規劃既潛移默化地引導人們自覺養成了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也方便了垃圾焚燒廠回收垃圾及進一步分類處理,同時也起到了保護環境的作用。


      位于薩爾茨堡州境內的克里默爾瀑布被保留作為旅游景點,而沒被建成水電站,更是發展服從于環保的有力例證。克里默爾瀑布落差高達390米,是奧地利乃至歐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曾經被政府規劃用來修建一座水力發電站。但當地群眾認為保護環境更重要,建議將其保護起來。最終,規劃服從環保,放棄修建水電站,保持瀑布的原生態,將瀑布及周邊村落建成為旅游區。 #p#分頁標題#e#


      2、投入:舍得花錢買環保


      奧地利駐華大使館提供的資料顯示,按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計算,奧地利在歐盟成員國中居第3位,全球排名則列第12位,其經濟實力比歐盟成員國的平均水平高出22%,可以說如今的奧地利已成為歐盟乃至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汽車成為奧地利家庭的必需品。


      奧地利現有機動車約560萬輛,平均每兩人擁有一輛小轎車。首都維也納的人口達160萬,是奧地利汽車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一對夫婦擁有2-3輛車司空見慣。目前在維也納工作的人約有22萬居住在郊區,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每天自己開車上班。資料顯示,奧地利全國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22%來自汽車廢氣。


      為降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維也納市政府絞盡腦汁想了許多辦法,如:減少私家機動車數量;注重發展多功能道路,人行道、自行車道、機動車道并重,鼓勵自行車代步或步行;對進入市區的貨車每次征收進城費,對私家車在城市中心區停放時間進行2小時限制等。同時,斥資大力發展電車、地鐵等公共交通設施。為鼓勵人們少開私家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維也納市政府對公交票價補貼50%,由政府在年度預算中支出,直接撥付給市政府全資的公交公司。


      近年來,因價格因素使柴油車在奧地利廣受青睞,為解決柴油車微塵排放量較大問題,對購買裝有微塵過濾器的柴油車消費者,奧地利政府一次性減稅300歐元。而在奧地利的薩爾茨堡州和上奧州等地,政府還設有專項基金,向加裝過濾器的柴油車主提供補貼。同時,從2008年7月1日開始,奧地利引入新的購車鼓勵措施,那些購買二氧化碳排放少的新型節能轎車的消費者可獲得政策獎勵。


      影響大氣保護的因素除了汽車尾氣排放,還有因焚燒垃圾及居民取暖產生的廢氣。維也納市政府通過投巨資興建現代化的垃圾焚燒處理廠,有效解決了這個難題。位于維也納23區的普發費努垃圾處理廠,是維也納市政府投資2億歐元、歷時3年建成的,于2008年9月投產。走進這座現代化的垃圾焚燒廠,可以目睹從垃圾變成電能、熱能、建筑材料等的全過程:垃圾運抵后進行分揀,密封燃燒,熱能通過鍋爐產生蒸汽,1/3用來發電,2/3直接供熱。產生的廢氣經過嚴格過濾,排放時幾乎與外部空氣差不多。沉淀下來的粉塵與水泥混合用于建筑,剩下的5-10%的重金屬則送到另外的地方集中密封填埋。據了解,維也納市現有三座現代化的垃圾焚燒處理廠負責處理全市的生活垃圾,其余工業、醫療垃圾等由特種垃圾處理廠處理。目前,維也納居民99%以上的家庭實現了集中遠程供暖,只有不到1%的居民家庭自己燒火取暖。據了解,類似普發費努垃圾處理廠這樣集垃圾處理與遠程供熱于一體的現代化垃圾焚燒處理廠,如今在奧地利各州都有。


      生態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息息相關,也是本次代表團訪問奧地利考察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考察位于馬格拉紐西的阿達瑪生態農場時,在與薩爾茨堡州政府負責農林漁、資源保護、水利、能源及地區發展事務的官員約瑟夫·艾斯爾座談時,代表團獲得了一個信息:奧地利政府對從事生態農業的土地每畝每年補貼300歐元。


      為何大力扶持生態農業發展?約瑟夫·艾斯爾的解釋道出了其中的奧秘:薩爾茨堡州在奧地利較早支持發展生態農業,現有13%的農業用地用于搞生態農業,所占比例在奧地利乃至歐洲都是最高的,生態農業不僅包括了種植業,還涵蓋了畜牧業。目前,該州90%的農莊和農業企業在發展生態農業的過程中,符合奧地利制定的環境保護綱領,其中就包括不使用化肥。而在不久的將來,該州生態農業用地的比例將超過使用化肥的農業用地。


      保護環境,舍得投入,是代表團此次訪問奧地利的一個強烈感受。代表團訪問維也納市政府時,正值其討論總額達110億歐元的2009年預算支出方案,其中在討論中尤其關注大氣保護、垃圾處理等環保問題。維也納市政府環境委員會主席、市議員艾里克·瓦朗丁有句話給代表團留下了深刻印象:"提供好的服務與供應,保障市民生活,是政府和公共服務機構要做的工作,因此維也納在公交、能源、垃圾處理、供水等方面,一直由政府投資與掌握,而不是放給市場。"


      3、合作:區域聯動抓環保


      位于中歐南部的奧地利,比鄰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等8個國家。近年來,奧地利不僅在國內積極推行環境保護政策,同時加強了與鄰國尤其是前東歐國家的環保合作。


      "環保不是一個城市關起門來自己做,而要敞開門與周邊城市開展合作;眼光不要僅盯著160萬人的維也納,還要關注周邊900萬人的城市群。"基于上述理念,維也納市在鄰國的一些友好伙伴城市設立了辦事處,派出的工作人員不僅有城市管理專家,更多是環保專家,與這些城市在大氣保護、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公共交通等涉及環保的多領域開展合作。


      與維也納市如出一轍,薩爾茨堡州也同樣采取了跨區域聯動,與相鄰的兩州合作開展環保。該州與蒂羅爾州、克恩騰州在三州交界地帶,劃出1800平方公里范圍,共同建設了高特勞恩國家公園,以利于更好地保護當地的動植物、冰川、湖泊、森林及整個區域的環境。這個國家公園劃分為三個區,即外圍區、核心區和特別區,其中特別區連路都沒有,也不允許人進入,力求保持當地的原生態環境。


      在保護環境方面,奧地利政府還與一些民間環保組織密切合作,支持這些組織在某一領域保持研究優勢,來實現對某些特定物種、植物及區域環境的保護。代表團在與奧地利民間環保組織"諾亞方舟"的專家彼德·茲普斯座談時了解到,這個致力于蔬菜物種發現、收集、保護及恢復生產的組織,擁有全歐洲最大的蔬菜品種基因庫,包括7000多種蔬菜品種,其中僅西紅柿就有600多個品種。這些品種大多是目前市場上沒有銷售,甚至少有人種植的蔬菜品種。目前,經該組織與7000家合作農戶的努力,已培育出近3000個蔬菜品種,其中約有400個品種進入了流通領域,重新走上了餐桌。


      奧地利在環保領域多年來積累了先進的經驗,對解決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非常有針對性和借鑒意義。

    特別聲明: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資訊
    上海浦東新區供排水正式開啟市區一體化管理
    山東多地拉緊汛期防線 織密“安全網”
    人民網評:守住江河安瀾,繪就人水和諧新畫
    安徽:全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流域綜合治理時代,正式開始了!中央釋放明
    “兩重”建設推進已滿一年,一批重點工程向
    城市污水經過幾次“大循環”才能回歸自然水
    石家莊這項工程完工!市區東部防洪排澇能力
    《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第二批)》發布
    六部門加強河湖生態流量管理
    熱點資訊排行
    1澳大利亞悉尼多個飲用水集水區檢出“永久性
    2陽泉市財政局下達省級補助資金 支持城鎮排
    3AI模型揭露美國地下水污染:超7100萬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退役動力電池、
    6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沼氣與農業廢棄
    72024水業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辦
    8什么導致了西班牙極端洪澇?
    9解鎖循環經濟密碼,開啟產業黃金市場 第2
    10西班牙媒體:洪災過后,西班牙魚米之鄉自然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Copyright © 2000-2022 www.jsbaseball.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業網互聯網站 經營證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203225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2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