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由國際聯合大學(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UNU)發表的新政策簡報指出,用于預測氣候變化對飲用水和污水管理影響的模型需要處理因全球氣候變暖而產生的水源相關疾病的因素。
“我們需要在這些模型的開發方面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從而有助于制定決策、降低不確定性和增加貴重的監測設備。”柯瑞妮·華理斯(Corinne Wallace)說,她是一位來自自國際聯合大學關于水源、環境及健康國際網絡領域的首席水源健康研究員,同時也是這項新政策簡報的作者之一。
“這些努力結合水相關疾病的易損性評價圖可以形成論證政策發展的基礎,”她說,“我們需要繼續開發已應用的模型,從而可以預測氣候變化對飲用水和污水處理設施、水源可用性、水源質量和水傳播病或水相關疾病方面的影響。”
預測的結果可以被用作政策的加強、干涉、適應和緩解的目的,也可以確定完成千年發展目標的效果和全球移民模式。
簡報指出,人們認為氣候變化可以給許多地方帶來更頻繁、更強烈的降水,從而導致激活病原體和其他污染源的洪水和淺層地下水流。
較高的溫度同樣可能改變各種病原體的繁殖率、存活率和傳染性。“即使不直接危及健康,但這些威脅對生態系統有著破壞性的效果,間接地對水資源供應產生威脅。”
聯合大學這份簡報稱,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已經提出過,全球氣溫變暖不僅將影響給水設施功能,還將影響水源的運轉和管理。
海平面上升將影響沿海地區和低洼浸水地區的地下水蓄水層,同時降低淡水資源的可用性。據估計,到2030年,因氣候變化,腹瀉疾病在一些國家所帶來的風險將會提高10%。
“總的來說,水處理廠和調配系統在當年建設的時候是按照可以抵御特定氣候事件的重現周期或可能性(如百年一遇的洪水)而建造的。在改變氣候條件下,這樣的重現周期很可能會發生變化,增加了飲用水和廢水設施系統被毀壞的可能性和頻率。
簡報的作者說到,我們需要加大對水源和衛生設施服務的投入,從而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洪水也可以影響化學品儲備和污水處理設備,危及水資源供給質量的安全。
海平面上升將影響沿海地區和低洼地區的地下水蓄水層,從而減少飲用水供應。預計到2030年,由于氣候變化一些地區國家腹瀉的發病率將會高于10%。
由于水資源緊張或食物不安全因素的加劇而引起的更多移民意味著疾病將被從一個地區轉移至另一些地區,在新的地方它們可能或不可能存活,很可能將人們暴露在新疾病的面前。“然而,不同層面的政策和執行并不能反映這樣的現實原理。”作者說。
“改善的飲用水汲取方式至少可以降低25%的腹瀉和水傳播病;改善的衛生設施伴隨著至少30%兒童死亡率的下降。這項全球緊急的挑戰在現實上是可成就的,在政策上是可行的、在倫理上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