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水務局獲悉,今年以來,市水務部門聚焦群眾身邊急難愁盼的各類涉水問題,積極推動供水保障、防汛排澇、生態宜居等3方面7項水務民心工程建設,經過近10個月艱苦建設,各項工程全部完成,其中二級河道清淤、易積水地道改造、大型排水管道清淤疏浚等部分工作于今年汛期發揮作用,水務服務民生保障功能進一步提升。
老舊供水管網改造方面,水務集團等單位于今年3月底啟動市內6區及東麗區、西青區、北辰區、濱海新區、武清區等11個行政區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工作,對運行年限滿30年且存在水質、水壓不足和管網漏損等問題的老舊供水管網及其附屬設施進行更新改造,累計改造管網長度100公里,受益人口超14萬人。通過改造,供水管網涉及區域內的水質、水壓均有所提升,管網漏損大大降低,同時通過新增環狀供水方式,有效保障了管道供水壓力以及發生搶修問題時居民供水不受影響,提升了居民用水感受。
居民老舊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方面,寶坻、寧河兩區完成107處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更新改造工作,通過對水箱、水泵機組等二次供水設備、供水管件進行更新改造,有效減少設施故障和維護頻率,顯著改善兩區約7萬戶居民用水條件。工程改造完成后,兩區水務部門將推動二次供水設施逐步由供水企業統一規范化管理,真正實現了由源頭到居民用戶終端的“一條龍”供水服務,顯著提升供水服務質量。
中心城區易積水地道改造方面,市水務部門聚焦防汛排水薄弱環節,先后完成九經路、東興、密云一支路、天平橋、北站、海河東路金阜橋下沉路、海河東路直沽橋下沉路等7處易積水地道排水設施改造任務,通過更換水泵及電氣設備、改造泵站進出水管道、打通排水系統斷堵點等措施,有效提升地道泵站排水能力,緩解強降雨情況下地道積水情況。上述工程已于今年汛期投入使用,切實改善市民汛期出行條件。
大型排水管道清淤疏浚方面,市水務部門克服汛期排水、工期緊張等困難,于今年主汛期前完成中心城區大沽北路、煙臺道等154條主干道路180公里大型管道清淤疏浚工作,有效解決大型排水管道淤堵問題,減輕主干道路排水管網在防汛排澇時的壓力,降低污水外溢、塌管等風險,并在今年汛期發揮作用,有效緩解汛期主干道路積水情況。
中心城區二級河道清淤整治方面,市水務部門于今年汛前完成中心城區衛津河、津河、外環河等19條、175公里二級河道底泥清淤疏浚和岸線修復工作,累計清除河道淤積底泥195萬立方米,修復破損河道岸線近20萬平方米,有效提升二級河道過流能力和調蓄空間,同時去除河底富集污染物,有效改善河道水環境和景觀效果。
薊州區山洪溝治理方面,薊州區全面完成轄區內黃乜子溝、石頭營溝等10條、24.21公里受山洪災害影響較嚴重的山洪溝道綜合治理工作,薊州區6個山區或半山區鎮4081戶、1.37萬人受益。工程實施后,有效提升山洪溝行洪能力,減少溝道水土流失,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同時,顯著改善溝道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村民居住條件。
幸福河湖創建方面,以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河湖生態環境為目標,全市16個區深入開展幸福河湖創建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海河、南運河、北運河、子牙河、復興河、水西公園、空港景觀湖等19條(段、座)幸福河湖創建工作。各區通過創建幸福河湖,在改善河湖水生態環境質量的同時,實現河湖生態價值轉化,顯著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今后全域創建幸福河湖奠定基礎。
來源: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