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管廊被稱為城市的“里子”工程,關系著城市健康與民生福祉。作為管線保護措施,綜合管廊將市政管線通過地下立體敷設,對于消除“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等問題,有效提升城市安全韌性,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實現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和老舊管線改造升級,深化城市安全韌性提升行動”,將綜合管廊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今年7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著力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加快城市地下管線管網建設改造,因地制宜建設地下綜合管廊”。
近年來,深圳始終堅持規劃引領,結合道路、軌道交通、地下空間開發等建設時機,有序推進綜合管廊建設,并逐步投入運營,有效提升了區域管線的管理效率,對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據統計,目前,全市已立項的管廊項目共69個,總長約258.5公里。其中:已建成項目25個,合計53.7公里;基本建成項目9個,合計35.5公里;在建項目30個,合計160公里;已立項未開工項目5個,合計9.3公里。其中干線管廊合計204.6公里,支線管廊合計53.9公里。
據了解,在建成區建設綜合管廊,交通疏解、既有管線遷改、綠化遷移、周邊建筑保護等難度大,人們普遍認為,綜合管廊應該僅在新建區域建設。但新建區域由于片區開發尚未成熟,市政用戶少,入廊管線少,綜合管廊運維需政府在較長一段時期內持續補貼。在建成區建設管廊,因社區成熟,管線入廊率高,管廊的綜合效益可以快速體現。深圳市經過40多年高速發展,部分管線已經到達使用周期,需要更換。同時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原有市政管線規模無法匹配城市發展需求,急需擴容,而不同市政管線維修、擴容分別破路施工,將極大影響城市發展質量和城市安全。
中國二十冶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深圳市首批綜合管廊建設單位,承建了空港一期、二期、阿波羅等多個重點管廊項目,總長度達到近50公里。過程中,不斷摸索研究,探尋管廊建設技術再優化、再升級之路,首創了地下管廊的施工技術與標準,推動國家關于建設地下管廊戰略出臺,為國內城市綜合管廊建設和市政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提供了成功典范,推進了智慧城市建設步伐,促進了城市集約高效和轉型發展。
中國二十冶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持續鞏固深化核心技術成果優勢,強化設計施工協同聯動,優化“一站式”產業鏈服務模式,推動智慧管廊迭代升級,以新質生產力繪就中國式現代化城市發展新圖景。
坪地電纜隧道 綜合管廊項目 坪地電纜隧道綜合管廊項目是市級財政全額出資建設的市重大項目,位于龍崗區坪地街道,總長4.26公里,容納給水、中高壓電力、通信等6種77根市政管線,是龍崗區及坪山新區重要的電力輸送通道之一,建成后為國際低碳城、坪山中心區及深圳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等高密度用電負荷區域提供電力輸送通道。
空港新城 綜合管廊二期項目 空港新城綜合管廊二期項目是市級財政全額出資建設的市重大項目,位于寶安區,穿越福海、福永兩個街道,總長9.75公里,容納給水、中高壓電力、超高壓電力、通信、燃氣等8種64根市政管線,為空港片區、海洋新城和管廊沿線提供水、電、通信等重要保障,將有效支撐周邊產業發展,減少道路反復開挖,增強城市安全韌性,提升城市發展。
阿波羅未來產業城 啟動區基礎設施項目 阿波羅未來產業城啟動區基礎設施項目是區財政投資項目,坐落于龍崗區園山街道,毗鄰橫崗中心區、國際大學園及龍崗中心城,是深圳市首個集綜合管廊、智慧市政、海綿城市與河道治理于一體的前沿綜合市政項目。項目建成后,高壓電纜、電力電信、燃氣、污水、給水、中水、雨水等市政管線100%入廊,徹底解決道路“反復開挖”、城市內澇、水資源污染等問題,同時實現管廊自動監測、預警等新型市政功能,為片區軍工高科技產業城提供全方位市政設施配套及水、電、通信等“生命線”保障,為智慧城市建設筑牢根基,目標打造“城市綜合基礎設施示范”與“產城融合標桿”。
空港新城 啟動區綜合管廊項目 空港新城啟動區綜合管廊項目位于寶安區空港新城,總長16.92公里,項目體量大,區位顯著,服務于重大標志性工程的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的市政道路配套,對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推動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有著積極意義。建設過程中,通過管廊深基坑綜合支護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地下綜合管廊早拆移動模板施工關鍵技術等10項新技術的應用,攻克了多項大難題,對節約能源能耗、降低環境污染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有效提升了空港片區土地利用經濟價值,帶動沿線產業轉型,逐步實現“深圳市加快轉型升級的典范區、特區一體化示范區”的目標。
深圳市科苑大道地下空間 綜合開發及13號線共建綜合管廊工程 深圳市科苑大道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及13號線共建綜合管廊工程位于南山區科技創新、產業集聚的核心區域——粵海街道,全長3.4公里。綜合管廊工程(南山段)與深圳地鐵13號線同步實施,沿科苑大道敷設的電力、通信、給水等管線將全部納入綜合管廊內,結合科苑大道地下空間綜合開發,以高效分層的方式統籌利用地下空間資源,同步完善公共服務設施與商業配套功能,助力高新園區提質升級,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提高城市韌性。項目建成投用后,全方位保障粵海街道生產生活和高效有序運轉,其“地下空間+綜合管廊”共建模式,構建起多層次、立體化的交通與市政脈絡體系,成為南山區節約集約利用地下空間的典范工程,為粵海街道的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大梅沙-小梅沙支線 綜合管廊項目 大梅沙-小梅沙支線綜合管廊項目位于深圳市鹽田區小梅沙片區,全長約886米。本項目不僅滿足區域內電力、通信、給水、污水等市政管線的集約化敷設需求,保障城市基礎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還充分結合鹽梅路濱海旅游功能定位,實現市政管線的雙向調配。項目建成后,不僅能有效避免“馬路拉鏈”問題,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使用壽命,還將與區域內其他市政設施形成聯動,為小梅沙片區的旅游開發和城市更新提供堅實的基礎設施保障,助力打造集生態、旅游、宜居于一體的濱海特色片區。
來源: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