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自治區水利廳獲悉,自治區成立60年來,全區水利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實現歷史性變革,實現了從“鑿冰取水”到“幸福河湖”的歷史跨越,為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重大水利樞紐工程填補歷史性空白。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各類水庫150座,總庫容達43.8億立方米,全區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超過15.64億立方米,水資源調控能力顯著增強。從“九五”規劃至“十四五”規劃,全區水利建設投資從4.48億元增加到371億元,增加83倍。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區累計落實水利投資達901.23億元,超過前幾十年的總和。
農田灌溉保障能力實現歷史性提升。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大型灌區3處,中型灌區111處,小型灌區805處。同時,加強實施“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基本形成了“蓄、引、灌、排”為一體的農田水利灌溉保障體系。全區耕地灌溉面積達到426.18萬畝,灌溉有效利用系數0.463,實現了從“靠天吃飯”到“旱澇保收”,從“大水漫灌”到“高效節水”,為確保糧食安全特別是青稞安全奠定了有力的水利基礎。
農牧區飲水安全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區累計落實農牧區飲水安全投資93.72億元,共建成農牧區飲水安全工程2.6萬余處,農牧區飲水安全人口普及率達到100%。近年來,針對高海拔地區季節性缺水問題,采取了深井取水、太陽能保溫房、管道防凍等防凍保暖新技術,高寒高海拔地區季節性缺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廣大農牧民群眾告別了“夏季吃河水、冬季鑿冰取水”的歷史。
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取得歷史性突破。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堤防4506公里,對雅魯藏布江等14條重要河流重點河段進行系統治理,完成492項中小河流重點河段治理工程。同時,實施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等98項重點城鎮防洪工程建設,顯著提升重點城鎮和人口密集區的防洪能力。實施70余個重點山洪溝防洪治理項目。2019年起采用“一級部署、多級應用”模式,改造提升自治區級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
水資源水生態管護實現歷史性成效。強化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建立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指標體系和考核體系,全區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指標連續10年完成考核目標任務。60年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957.56平方公里,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
河湖水環境保護機制實現歷史性變革。全面建立河湖長制,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空間分區分類管控,建成75個自治區級幸福河湖,開展269個河湖健康評價,河湖健康率為100%。全區河湖國控及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