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記者從“江西省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1617個點位組成的省級土壤環境監測網已投入運行,截至目前,已完成63個重風險監控點的四輪次監測,499個一般風險監控點的兩輪次監測,582個基礎點和107個背景點的一次監測。
今年計劃完成剩余366個基礎點位的監測工作,屆時,江西省級土壤環境監測網“十四五”監測任務將全面完成,可系統、精準地反映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的總體狀況與變化趨勢,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更為詳實、可靠的數據依據。
“近年來,我們建成省級土壤環境監測網,建成覆蓋所有縣區以及四級水文地質單元的省級地下水環境監測網絡體系,優化布局‘十五五’國家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并在全國試點開展農村中小微水體監測工作,有力支撐全省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江西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網絡和統計評價處處長黃莉介紹說。
據介紹,2024年,江西對114個村莊環境空氣質量、266處農村地表水、769個農村“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以及50個規模達到10萬畝及以上農田灌區的灌溉用水水質開展了監測,科學評估農村生態環境質量。
江西設置235個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斷面,在南昌市安義縣嶠嶺水匯水單元等5個單元布設52個監測點位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監測,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監測防控,構建起多維立體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同時,江西組織各地對3922個日處理能力達20噸及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以及196個農村黑臭水體水質進行監測,為科學制定農村環境整治方案、評估治理成效提供了數據支撐。
2025年,江西省被成功納入全國農村中小微水體抽樣監測調查試點省份。5月初接到生態環境部下達的抽樣水體清單后,江西省迅速行動,第一時間編制省級監測方案,通過線上培訓、實地指導等方式,組織各地高效完成140余個水體的現場踏勘,科學布設監測點位130個,為高質量完成江西首次農村中小微水體抽樣監測調查試點工作奠定基礎。
為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注入“數字動能”,今后,江西省將基于省級土壤和地下水監測網絡,建立完善科學公平的考核機制,開展定期監測、動態評價和分析預警。強化考核結果剛性運用,推動形成“監測發現問題—考核傳導壓力—整改消除隱患”的閉環機制,有效管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風險。并對農村中小微水體開展抽樣監測調查,為國家建立農村生態環境監測評價制度,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決策依據。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