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內行業信息 | 國外行業信息 | 國內政策 | 行業技術 | 企業動態 | 展會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行業 > 焦點訪談|生態河、文化河、幸福河 悠悠運河如何奏響時代新樂章
    焦點訪談|生態河、文化河、幸福河 悠悠運河如何奏響時代新樂章
    發布日期:2025/6/16 9:41:44
        中國大運河,跨越古今、縱貫南北。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沿用時間最久、規模最大的人工運河。在中國歷史上,大運河不僅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還見證了人文與自然的和諧交融。2014年,中國大運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利用,多次深入運河沿線考察調研。今天我們如何傳承大運河千年歷史,讓它煥發新生呢?

        6月初,在北京什剎海荷花市場,一場名為“運河市集”的活動讓往來游客紛紛駐足。

        嘗一片地道的北京烤鴨,喝一口來自西湖的龍井,這并不是只有今天的人們才能享受的快樂,早在幾百年前的元代,什剎海作為京杭大運河的北終點,已經是北京最重要的漕運碼頭之一。

        幾百年前,京杭大運河從通州進入北京,經通惠河一路向西,最后抵達什剎海,這一段水路,見證了北京城的建設和發展。從北到南,中國大運河也見證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北京大運河文化研究會會員任德永:“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南方的經濟產品,像漕糧、布匹、茶葉、絲綢、瓷器,包括建北京城的建材都源源不斷由大運河運往北京。歷史上河面上布滿了船只,桅桿林立、萬舟駢集,歷史上的馬可·波羅,中外使節都要沿大運河而來,他們在運河上留下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印記,所以運河溝通了南北,也連接了中外。”

        然而從清朝開始,隨著水路改道和漕運逐漸式微,大運河流域一些河段淤堵斷流,失去了往日的活力。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通州考察時強調,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北京要積極發揮示范作用。從北向南,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開啟了新的篇章。

        每周一次測量水質、每天巡查兩岸護坡,北京市北運河管理處北關管理所河道巡查組組長王建軍和同事們負責巡視的這段河道位于北京市通州區北運河的最北端。王建軍是土生土長的通州人,在他的腦海里,大運河進入北京的這第一站是一段有味道的記憶。

        王建軍:“小時候離著挺老遠就能聞見臭味,臭氣熏天,刮大風,大黑水卷著白泡沫。那會兒我估計水質透明度也就10厘米,請老百姓過來,說您在這站會兒,他可能都不樂意待。”

        2013年,北京市開啟了污水治理三年行動管理計劃,北運河也開始了截污、清淤、水生植物種植等綜合治理工作,經過兩期治理后,2019年,水質從劣Ⅴ類提升到了Ⅳ類。今天,在這條河邊巡查,王建軍他們的工作內容還多了一項。

        王建軍:“2018年以后,釣魚的越來越多,后來我們水務部門也在減河那邊修建了50個釣魚平臺。”

        如今在北運河上,游客坐上游船,既能欣賞大運河森林公園的綠色風光,也能體驗當年漕運碼頭的繁忙景象,還能感受運河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現代風貌。

        從水下到岸上,從生態環境治理到運河文化保護和傳承,文旅融合發展,北京市按照全領域、全流域的思路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與文化發展處四級調研員于燕:“以大運河為紐帶,協同京津冀以及沿線各城市加強交流合作。在水資源生態治理方面,開展了北運河的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對于文化遺產保護,目前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已經對外開放了,同時規劃建設了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和博物館。”

        花草豐滿的公園就是路縣故城遺址公園,2016年,在這里發現了一片古城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通過發掘和研究確定了這是一個漢代城址。出土文物顯示,早在2000多年前,通州就已經有發達的制陶、冶鑄等手工業,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漢代以后,因為自然水道的變遷,曾經的陸路要地旁水系逐漸豐沛,水路運輸開始增加,通州把更多地域和文化連接在了一起。

        2017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批準對路縣故城城址進行原址保護,建設公園和博物館展示考古發現。六月中旬,這些歷史遺跡都和觀眾見面了。

        2022年,大運河全線恢復貫通,大運河文化也在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在浙江紹興,每晚7點,游客從碼頭出發,就能開啟一場穿越2500年的水上之旅。

        以“尋夢·紹興”為主線的水上交互漂流劇以“水”和“酒”為雙線,巧妙融合水秀、船秀、光影秀及實景表演,游客在50分鐘的航程中穿行在光影交織、古今融合的運河之上。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浙東運河文化園,詳細了解了當地推進大運河保護等情況,強調要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上下功夫。這場夜游正是今年當地文旅開發的最新項目。

        中國大運河不僅見證了中華文化的千年傳承,也見證了近現代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在杭州市拱墅區,大運河邊的幾個高爐、煙囪矗立的地方,曾經是浙江省第一個鋼鐵廠——杭州鋼鐵廠,這一片區域也是杭州近代工業文明的起源地。

        隨著城市發展以及杭州運河綜合保護工程的啟動,2015年,杭州鋼鐵廠這個基地正式關停,當地馬上啟動了杭鋼工業舊址綜合保護工程,鋼鐵廠逐步轉型成為大運河杭鋼公園。

        在保留珍貴工業遺存的基礎上,杭鋼公園打造了戶外大草坪、小火車等公共空間和體驗項目,定期舉辦音樂節、文化展等潮流活動,成為了杭州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除了杭鋼公園,在杭州,大運河沿線還有油庫、紡織廠等諸多工業遺存,它們經歷了有機更新、活化利用后,也成為了大運河文化的一部分。

        現在,在杭州大運河邊,不僅可以品味歷史,也可以體驗最新的國潮風范。在杭州蕭山運河邊的東巢藝術公園,原本的水路倉庫如今開滿了工作室、畫廊、藝術書店,最新最潮的展覽、活動也紛紛在此開展,每到節假日,人潮涌動。

        王建平是第一批入駐東巢藝術公園的商家,他第一次來時,就被這里的運河文化和歷史氣息深深吸引。

        從開園至今,像王建平一樣被東巢的獨特藝術氛圍吸引而來的商家已經有110多家,園區節假日單日客流量最高超5萬人次,年營收超1.1億元。

        從大運河生態環境的改善到大運河沿線考古發現不斷上新,從講述古老運河故事到煥發新時代運河的風采,再到古運河邊新的產業和創意不斷涌現,無一不在生動講述著今天我們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的生動故事。大運河文化帶、經濟帶、生態帶互為支撐,各美其美。千年古運河,再展新畫卷。未來,中國大運河還將在傳承中繼續書寫新的篇章。

        來源:央視網 
    特別聲明: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資訊
    上海浦東新區供排水正式開啟市區一體化管理
    山東多地拉緊汛期防線 織密“安全網”
    人民網評:守住江河安瀾,繪就人水和諧新畫
    安徽:全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流域綜合治理時代,正式開始了!中央釋放明
    “兩重”建設推進已滿一年,一批重點工程向
    城市污水經過幾次“大循環”才能回歸自然水
    石家莊這項工程完工!市區東部防洪排澇能力
    《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第二批)》發布
    六部門加強河湖生態流量管理
    熱點資訊排行
    1澳大利亞悉尼多個飲用水集水區檢出“永久性
    2陽泉市財政局下達省級補助資金 支持城鎮排
    3AI模型揭露美國地下水污染:超7100萬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退役動力電池、
    6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沼氣與農業廢棄
    72024水業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辦
    8什么導致了西班牙極端洪澇?
    9解鎖循環經濟密碼,開啟產業黃金市場 第2
    10西班牙媒體:洪災過后,西班牙魚米之鄉自然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Copyright © 2000-2022 www.jsbaseball.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業網互聯網站 經營證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203225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2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