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5月12日從包頭市生態環境局獲悉,通過系統治理、標本兼治,包頭市8個國考入黃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近年來,包頭市全面推進入河排污口規范化管理,著力構建“源頭管控-過程監管-末端治理”的水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切實擰緊入河排污“閥門”,為市民繪就"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圖景。
包頭市生態環境局堅持“查、測、溯、治、管”的工作思路,采用"無人機航測+人工徒步"立體排查模式,持續加強入河排污口的動態監管,有序推進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工作,建立"一口一檔"數字化檔案,落實落細日常監管責任。同時,通過管道機器人探測等手段,實現污染源頭精準定位,讓"隱藏"的排污口無處遁形。
該局堅持分類施策、鐵腕整治,對違法排污行為"零容忍",采取源頭截污、園區提質、智能監管、聯動執法等精準措施,取得顯著成效。累計排查530個排污口,完成134個問題排污口整治,整治率達100%,同步推進80個排污口規范化建設;在工業治污方面,推動3個工業園區建設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工業廢水高效處理;在智能監管方面,構建覆蓋全市的52個監測點位、141臺自動監測設備組成的實時監控網絡,確保廢水排放全程可控;在執法監管方面,開展工業企業廢水達標排放專項執法行動,累計發現并整改問題234起,整改完成率達100%。
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定期開展“回頭看”檢查,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完善應急處置預案,推動監管模式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轉變。同時,將持續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統籌推進水生態保護與修復,讓每一條河流都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重點流域438個入河排污口的溯源整治,規范審批重點排污口設置3家。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