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是重點流域水質管控的關鍵期,也是水質保護的敏感期。近期,眉山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強全市2025年汛期重點流域水質管控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保障汛期水生態環境質量作出全面部署。
作為《通知》制定的參與者,眉山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張雪松解釋說:“首先,污染輸入集中,水質易受沖擊。暴雨導致地表徑流增大,易將農田殘留的化肥農藥、養殖場露天堆放的糞污、岸邊堆積的生活垃圾,以及城鎮雨污混排管網中的污水等沖刷入河。尤其是,醴泉河、毛河、越溪河等小流域,河道窄、匯流快,污染物易短期富集,導致總磷、氨氮等指標波動。其次,多源污染疊加,治理難度升級。”
汛期水質管控有何舉措?《通知》明確,要通過“排查+治理+監管+應急”全鏈條閉環管理,實現精準管控。
摸清污染家底,筑牢源頭防線。屬地縣區(園區)將對照歷年汛期水質數據,對重點水體上下游、左右岸及干支流匯水區域開展“拉網式”排查,聚焦岸上污染源、管網與設施隱患、歷史重點區域三大類問題,建立問題清單。
壓實三方責任,實施分類治理。按照“屬地管理、行業主管、統一監管”原則,各部門分工明確。例如,屬地政府統籌聯動氣象、水利、生態環境等部門,提前預警雨情水情,加密重點流域巡河頻次,開展清河、護岸行動,及時清理水面漂浮物、岸線垃圾及農業廢棄物。
行業部門要精準施策,對生活源,要加快老城區雨污分流改造,汛期前騰退污水處理廠調節池容量,通過增設調蓄池、應急處理設備,防止暴雨時污水溢流進入河湖;對農業源,推進化肥農藥減量、畜禽養殖“以種定養”和水產養殖錯峰排放,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清運頻次,嚴禁農業廢棄物隨雨水入河;對工業源,督促工業園區企業降雨前清空初期雨水池、應急池,嚴查廢水“跑冒滴漏”和超標排放,確保工業廢水預處理達標后納管。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要求,監管部門要嚴督細查,強化巡河督導,依托水質自動站、人工快檢等實時預警,采用“四不兩直”方式暗查暗訪,對違法排污行為依法從嚴查處。
此外,屬地政府要建立24小時應急值守制度,落實領導帶班和專人值班,一旦發生突發水環境事件(如污水溢流、化學品泄漏等),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采取截流、調蓄、快速凈化等措施控制污染擴散。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