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水潤荊楚,長堤護安瀾。作為長江干線流經最長的省份,湖北省近年來以河湖長制為抓手,統籌推進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探索出一條從"治水"到"興水"的實踐路徑,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制度筑基:從“治水有責”到“治水有方”
面對4230條等級以上河流和755個省級保護湖泊的治理挑戰,湖北在全國率先構建了“河湖長制”立體網絡。2011年,武漢市便在全國率先試行了湖長制;2014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將湖長制納入全省“一元多層”發展戰略,全面實行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湖長制;2015年,在潛江市、仙桃市、宜都市和夷陵區開展省級河長制試點工作;2016年,在《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印發施行后不到兩個月,湖北開創性地提出了“河長制+湖長制”,正式實行“河湖長制”。3.8萬名五級河湖長上崗履職,形成了“一河一檔”的動態管理體系。
“河湖長制推行以來,荊楚大地河湖面貌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湖北省水利廳河湖長處相關負責人劉超介紹。最新監測顯示,長江干流湖北段連續六年保持Ⅱ類水質,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5.8%,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持續100%達標。
系統施治:從“一河之治”到“流域共治”
近年來,湖北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以流域為單元,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積極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和休養生息,全力維護河湖健康生命。
湖北省制定《幸福河湖評價指南》,完成1167個河湖健康診斷,推動母親河復蘇行動。在襄陽,“三江五岸”生態廊道串起42%的城市綠化率;恩施州冷水河流域通過入河排污口整治、河道采砂規范、非法捕撈打擊等行動保持Ⅱ類水質;天門市張家湖重現白鷺翩躚的生態圖景。大冶市大港、京山市京山河、荊州市長湖、咸寧市淦河等四條河湖入選全國母親河復蘇行動名單。20個省級幸福河湖示范點引領全域發展,讓“水光瀲滟”成為民生福祉。
工程賦能:從“水患之困”到“水安之基”
作為國家首批省級水網先導區,湖北編制完成《湖北省水網專項規劃》,謀劃157個“荊楚安瀾”工程項目,總投資超萬億元。杜家臺分蓄洪區、鄂北二期等骨干工程穩步推進,三峽水運新通道具備可研批復條件。“荊楚安瀾”現代水網骨干工程格局已基本形成,水安全保障體系更加堅實穩固。實踐證明,湖北省水網建設在水旱災害防御、灌溉用水保障等方面發揮了顯著的綜合效益。2024年防汛數據顯示,全省實現洪澇災害零死亡,534處大中型灌區創下灌溉面積新高。
“我們將繼續深化河湖長制創新,讓每一滴水都閃耀生態文明的光芒。”湖北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千湖之省到幸福河湖,荊楚大地正書寫著新時代人水和諧的生態答卷,為長江經濟帶綠色崛起貢獻湖北智慧。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