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內行業信息 | 國外行業信息 | 國內政策 | 行業技術 | 企業動態 | 展會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行業 > 重慶兩個“三年行動”讓城市更有韌性
    重慶兩個“三年行動”讓城市更有韌性
    發布日期:2025/4/10 10:56:14
        2024年,重慶開啟“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延伸開展“防災減災救災固本強基三年行動”,多措并舉鞏固提升市域本質安全水平,讓城市安全更有韌性。

        “硬核”工程分洪

        五橋河告別“水患之痛”

        “每年汛期,五橋河都會或大或小地漲洪水。最嚇人的那一次,眼看著洪水一下子漲上來,幾分鐘就淹到了三樓。”回憶起2023年7月那場洪水,李全謀仍記憶猶新。

        當年7月3日至4日,五橋河流域洪水最大漲幅近12米,流域受災群眾1萬余人,緊急轉移安置群眾5300余人,直接經濟損失3.1億元……

        為徹底解決該流域防洪問題,洪水退去的第二個月,當地就開工建設五橋河防洪工程,不到一年時間完工。

        去年7月11日清晨,五橋河水流突破每秒213立方米,形成入汛后第一個洪峰。上漲洪水洶涌襲來,在防洪工程控制堰、側堰調節作用下,超限洪水被迅速引流到分洪隧洞排泄,五橋老街段安全平穩行洪,五橋河流域人員無需轉移,確保了當地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在這次汛期“首考”中,該防洪工程交出滿意答卷。

        除了防御基礎能力的提升,要“跑贏”自然災害,高效的監測預警也必不可少。

        “如同多了一雙眼睛,時刻幫我們盯牢‘心腹大患’?!?月26日,武隆區羊角街道新坪村一處山體滑坡隱患點,隨著應急叫應裝置的投用,附近村民更安心了。裝置集成有高音喇叭、高清攝像頭、衛星發射接收裝置、太陽能供電板等,可實現“急時”預警叫應、“平時”宣傳教育。

        重慶市應急管理局監測減災處處長汪浩介紹,聚焦各類自然災害隱患點,目前全市已安裝完成1384套“應急叫應裝置”,并于汛期前投用。

        裝置的背后,是全市“自然災害防減救”數字應用。該應用接入3.2萬個風險隱患點位、102萬余名各級各類應急責任人、1130支救援隊伍等數據,具備暴雨風險態勢、小流域洪水推演、災情影響分析、群眾轉移評估等功能,可將應急響應速度提升300%、資源調度效率提升150%。

        智能監測“加持”

        地下“有限空間”隱患精準防控

        對許多人來說,化糞池附近地下“有限空間”,隱秘又陌生??伤鼈儏s默默保障著城市生活有條不紊。

        然而,這個“小空間”因容易積聚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或氧含量不足,存在中毒、缺氧窒息、燃爆等“大隱患”。

        如何做好地下空間的安全監測?

        4月2日,在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外形酷似“大白”的機器人正投入工作。它是一款化糞池智能管控設備。而在重慶高新區西永街道西園二路鄉賢公園,融合了光學傳感、物聯網、邊緣計算等前沿技術的智能化設備也在運行。

        它們雖長相不一樣,可功能類似:均可實現對甲烷、硫化氫、一氧化碳、氨氣4種氣體危險源的濃度智能監測與精準控制。當氣體濃度出現異常、觸發報警時,智能設備會迅速開啟自動干預機制。在現場,工作人員通過這兩種設備采集到各類數據,實時同步至系統平臺,電腦端、手機端均可查看,確保隨時掌握化糞池的安全狀況。

        以智能化手段加強化糞池監管,在我市正形成常態。

        去年,江北區新增50套化糞池在線監測設備,全區運行設備總數達到2132套,基本實現化糞池智能監測全覆蓋,大力提升轄區化糞池危險源智能監測系統覆蓋率。

        北碚區聚焦“化糞池監管一件事”應用,通過對全區2400多座化糞池進行建檔賦碼,賦予每一座化糞池“唯一的身份標識”,達到對化糞池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潼南區強化商圈、廣場、農貿市場等重點人流密集區域的監測管理,接入智能監控平臺和移動巡檢終端應用,實現對化糞池風險隱患實時監測預警。

        重慶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地下“有限空間”安全監測整治工作是重慶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關鍵一步;我市將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強化運維管理,讓市民生活得更安心、更舒心。

        化工設備升級

        青蒿素生產更安全更高效

        “以前,我們都是純手工操作,不僅存在被燙傷的可能,還容易引發火災?!?月9日,黔江區,重慶科瑞南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青蒿素生產一線,車間主任羅建軍回憶起以前的場景,神情嚴肅。提到現在的生產情況,他馬上舒展眉頭:“現在,生產設備實現了自動化和遠程化控制,基本不再純手工操作了,安全有了保障!”

        治病救人的青蒿素,怎么會成為讓人懼怕的風險隱患呢?

        實際上,青蒿素的生產,需要用到多種危險化學品作為提取溶劑。羅建軍說,青蒿素生產線一些老舊的設備常年被蒸氣腐蝕后,存在泄漏的情況。工人純手工操作,不僅自己可能被燙傷,設備損壞后,還可能造成化學溶劑泄漏,甚至是更嚴重的事故。

        “我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消除安全隱患。”2023年12月,公司投資600萬元開展部分老舊裝置更新改造。針對青蒿素生產線,專門開展了安全環保隱患整改及數字化建設。

        “我們用兩臺熱效率更高的純電濃縮設備,替換了車間6臺熱效率低的單效濃縮設備,實現了自動化控制和可視化管理?!绷悍f說,更新改造后,生產線上的員工變為了巡檢,降低了生產風險。

        設備的更新,使生產成本較之前降低22%,每年還減少揮發性污染物排放約100噸。

        這只是我市開展化工裝備設備更新改造行動、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的縮影。

        重慶市應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有效減少生產環節風險,我市積極推進化工裝備設備更新。對全市191家涉及生產、儲存?;菲髽I開展調研摸排,制定淘汰設備、鼓勵推廣先進技術裝備、支持政策等“三張清單”,推動化工企業工藝裝備迭代升級。目前,全市持續深化化工園區整治提升,8個化工園區中已有5個園區成功創建D級(低風險)園區,3個園區達到C級(一般風險)標準。

        另外,化工裝備設備更新改造行動,也帶動了部分企業主動升級改造。重慶鵬凱精細化工主動投資1000余萬元,升級改造9套鼓勵類設備;重慶興發金冠化工開展安全風險研判,主動投資330萬元完成未納入淘汰名單的10個儲罐升級改造,提高本質安全水平。

        數讀>>>

        ■“自然災害防減救”數字應用

        全市已接入3.2萬個風險隱患點位、102萬余名各級各類應急責任人、1130支救援隊伍等數據,可將應急響應速度提升300%、資源調度效率提升150%

        ■應急叫應裝置

        已在各類自然災害隱患點及其周邊安裝1384套

        ■小流域應用場景建設

        完成全市域4208個小流域應用場景建設

        ■臨時應急避難場所

        全市已指定臨時應急避難場所2.56萬個,有效解決農村地 


    來源:重慶日報

    特別聲明: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資訊
    河北濕地保護條例將于10月1日起施行
    打造燈塔水廠,這一項目跑出建設“加速度”
    美國工程院院士布魯斯·愛德華·里特曼教授
    呼和浩特市哈拉更片區海綿化改造工程建設完
    市人大常委會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助力美麗
    安徽農村黑臭水體明年將全面消除
    黑臭水體整治鞏固成果比治理更重要
    “兩園一河”成熱詞!如何破解區域“生態約
    南平發布第1號河長令,未來6年幸福河湖這
    青島這26條道路排水管網改造任務完成
    熱點資訊排行
    1澳大利亞悉尼多個飲用水集水區檢出“永久性
    2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3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退役動力電池、
    4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沼氣與農業廢棄
    5陽泉市財政局下達省級補助資金 支持城鎮排
    62024水業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辦
    7解鎖循環經濟密碼,開啟產業黃金市場 第2
    8AI模型揭露美國地下水污染:超7100萬
    9什么導致了西班牙極端洪澇?
    10西班牙媒體:洪災過后,西班牙魚米之鄉自然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Copyright © 2000-2022 www.jsbaseball.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業網互聯網站 經營證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203225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2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