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短淋浴時間1分鐘,洗衣水收集起來拖地,“一滴水用兩次”……看似細微的改變,卻足以撬動超大城市用水結構的深層變革。
水資源短缺、河水斷流、地下水超采……作為常住人口超2000萬的超大城市,北京曾長期飽受這些“大城市病”中的水問題困擾,僅約150立方米的人均水資源量,遠低于聯合國認定的人均500立方米“極度缺水”標準。
在北京的“精打細算”之下,情況出現了根本性改變。北京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斌近日表示,在全市用水總量保持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十年來,北京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雙下降,用水效率等主要節水指標全國領先。
第38屆“中國水周”期間,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跟隨水利部“節水中國行”采訪團深入北京企業、高校等節水示范單元,解碼這座超大城市為破解“大城市病”中的水問題開出的節水良方。
校園節水“妙招”多
“縮短淋浴時間1分鐘,年節水可超1噸”“洗漱間隙關閉水龍頭,杜絕水龍頭長流水”“洗衣水可收集起來拖地、沖廁所”……“中國水周”期間,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高校代表,在“節水中國行”主題宣傳活動上發布了《2025年高校節水倡議》,號召全國高校堅持和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和節水優先方針,并現場分享了許多校園節水的“小妙招”。
作為“北京公共機構水效領跑者”單位,北京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北工大”)用一系列“硬核妙招”,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2006年至今,該校累計節約自來水720萬噸,節約水費約3600萬元,目前超過90%的校園區域實現了再生水覆蓋。
月亮湖是北工大的標志性美景,也是校園的“隱形水庫”。北工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趙正艷表示,月亮湖其實是校內雨水收集和再生水利用工程,通過工藝處理,湖水可以循環凈化并為周邊綠化“解渴”,既提升了校園環境,又降低了水資源消耗。
智慧管理是該校節水的又一“妙招”。2010年,北工大啟動能源監控與智慧后勤物聯應用平臺,接入了各類智能設備及表具12058塊,能對全校一、二級自來水及再生水管網進行在線監測、漏水精準分析和用水量精確統計。
該校工作人員介紹,借助這一系統,能夠實時掌握校園每日用水情況,及時發現區域管線疑似漏水跑水問題,極大地提升了管網漏損定位與搶修效率。“真正實現了‘跑、冒、滴、漏’無處遁形!”
北工大還自主研發了節水水龍頭、淋浴噴頭,其節水率高達30%至40%。記者在演示現場看到,與普通龍頭相比,節水型龍頭出水量明顯減少,但沖洗效果卻毫不遜色。目前,這些節水器具已經在學校的衛生間、浴室、廚房等主要用水場所得到大規模推廣應用。
“妙招”雖小,這些看似細微的改變,卻足以撬動超大城市用水結構的深層變革。據統計,北京全市16區已全部建成節水型區,節水型高校建成率達75%以上?!艾F在同學們看到身邊浪費水的情況都會及時制止,大家習慣越來越好了!”北工大建筑工程學院大二學生章卓航說。
把“一滴水用兩次”
北京以“一滴水用兩次”的循環模式,為全國特大城市再生水利用提供了解決方案。“再生水是北京第二大穩定水源,年利用量超13億立方米,在全市水資源供給總量中占比超30%?!北本┦泄澕s用水辦公室三級主任科員王宏博說。
他認為,再生水在工業冷卻、市政雜用、生態補水等領域形成規?;瘧茫瞧平獬蟪鞘邪l展“水瓶頸”的關鍵支撐。這一觀點在北京市朝陽區國貿中心得到極具說服力的詮釋:自2016年開始進行污水處理以來,建筑面積增加約30萬平方米(相當于42個標準足球場),而水耗卻未增加。
數據顯示,在經濟業態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國貿中心單位建筑面積水耗從2012年的1.63噸/㎡下降至2024年的1.18噸/㎡,降幅達27%。“這一顯著成效得益于我們對中水回用系統的持續升級”,國貿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這里每年替代40萬噸自來水,相當于3200個家庭一年的用水,每年節省水費近400萬元?!?br />
在國貿中心的中水機房內,一場“廢水變形記”正在上演。國貿中心物業部總監魏漢光介紹,升級改造后的3座中水站,可以在不增加場地占用的情況下,將中水回收率提升至23%,日處理能力達2900噸。處理達標的中水不僅用于沖廁綠化,還被創新性地用于中央空調冷卻塔補水,每年額外增加中水利用20萬噸?!斑@一案例還對再生水應用國家規范的制訂作出了貢獻?!蔽簼h光說。
在小米汽車北京工廠里,記者看到一個裝滿了外排污水的魚缸,缸內生活的金魚游來游去,經過處理后的污水可以滿足養魚要求?!搬槍ξ鬯幚恚覀儓猿帜懿慌啪筒慌?,能回用就回用?!痹搹S公用設施運營經理商賀濤說。
商賀濤介紹,小米汽車北京工廠通過水處理中心(由污水處理站和中水處理站組成),將涂裝廢水、噴漆廢水等處理后轉化為高品質再生水,再經過純水處理站處理成為純水,回到生產系統中。
“整個工廠一天用水量約2000噸,其中1400噸為工廠污水站和中水站自產回用的再生水,污水回用率約70%?!鄙藤R濤說,以每立方米9元的水費計算,一年可節省市政用水費用達378萬元。
數據顯示,北京重點高耗水企業已全部建成節水型企業,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持續保持95%以上。
“水城共融”帶動城市更新
春夜的亮馬河,水波粼粼、游船穿梭,兩岸燈光璀璨,仿佛一條流動的寶石項鏈鑲嵌在北京市朝陽區的繁華版圖上。滑板、野泳、遛彎……亮馬河滿足了繁忙都市中人們絕大多數戶外活動的需求,也是外國友人北京游的打卡地之一。
它的新生對附近居民而言,就如同“龍須溝搖身一變成了清水河”帶來的震撼。在沿河常住人口最密集的區域,有居民回憶稱:“原先的亮馬河兩岸雜草叢生、河道內時斷時續的小溪注滿了污泥,還有人在這燒烤,搞得烏煙瘴氣。以前我們都是繞著走,現在可是舒坦多了?!?br />
北京市朝陽區水務局建設管理科科長馬海濤說,自2019年起,亮馬河治理先后實施了河流整治、橋梁改造、慢行連通、景觀亮化、河湖貫通、旅游通航六大工程,水岸共治,才實現了如今“水城共融”的一張藍圖。
既要河道水量穩定,又要清澈見底,“水”在綜合治理中是關鍵。“我們通過治污水、補中水、禁采地下水、蓄用雨水、抓節水‘五水聯治’,讓河水漸漸清了起來。”馬海濤表示,整個亮馬河全部采用再生水補給,僅2024年就補充了1180萬立方米再生水。
朝陽區水務局還因地制宜地安裝了雨水采集設備為河道補水。河道兩側大面積生態空間里的海綿設計,讓夏天產生的雨水自然滲入,并有效收集利用。雨水和再生水雙管齊下,不僅解決了雨季泛濫、旱季干枯的問題,還實現了亮馬河常年水量穩定充沛。馬海濤表示,治理之后,亮馬河實現了“013”的目標,即污水入河零污染、水體一米透明度,水體穩定達到Ⅲ類及以上,水質得到明顯提升。
多年來,亮馬河水引入了沿途多個公園湖泊中,為區域內的公共空間注入了新活力。比如,引入了亮馬河活水的農展館后湖,如今變得碧波蕩漾,兩岸的草木花卉也煥發出勃勃生機。引水管線實現了景觀和綠化灌溉調蓄的功能,湖邊綠化采用噴灌技術,進一步節約用水,整個園區全年可節約至少12萬立方米新水量。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