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內行業信息 | 國外行業信息 | 國內政策 | 行業技術 | 企業動態 | 展會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行業 > “水脈使命”中的杭州解法 ——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探索和實踐
    “水脈使命”中的杭州解法 ——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探索和實踐
    發布日期:2025/3/26 10:44:43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發源于黃山市休寧縣六股尖的新安江,穿山越嶺,百轉千回于徽州白墻黛瓦間,匯入杭州千島湖。千島湖60%以上的水,來自上游安徽段的新安江。正是這樣一江碧水,訴說了浙皖兩省從“一水共護”到“一域共富”的繾綣情誼。

        2012年,皖浙兩省簽下了一紙“戰書”——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水質不達標,上游補償下游;水質達標,下游補償上游”,拉開了長達十多年的提升水質、生態環保“戰役”,人們形象地稱其為“水質對賭”。該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也被稱為“新安江模式”。

        如今,兩省的“對賭”早已升級,從共飲一江水到共護一江水,從水質保護到產業協作、人才共育等多領域,從開展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到升級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新安江模式”在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中,留下了一個深刻的注腳。

        一個監測站點的科技與守護

        北緯29°43'22",東經118°43'31",新安江畔,浙皖交界,這是鳩坑口水質自動監測超級站所在地。

        站內,是各種精密的水質監測儀器;站外,是浙皖交界斷面,一江碧水由西向東日夜不停地奔涌。

        早上9點,余日霖按時來到站里,開啟一天的工作。

        魚法生物毒性分析儀的下方,有八個小罐子,每個小罐子里面養了一些小魚,余日霖會常常觀察它們的活性。

        余日霖介紹說:“我們這是國內監測指標最全的水質自動監測站。這里所有儀器均能在線自動監測,監測頻次為4小時一次(個別指標8小時一次),所有數據全部自動傳輸至超級站數據平臺,一旦出現異常數據,平臺自動進行預警,交辦相關人員快速處置。”

        取水、采樣,監測、記錄……在超級站工作兩年多的余日霖,每日與儀器、數據、圖譜待在一起,似乎并不覺得這項工作枯燥。

        鳩坑口水質自動監測超級站啟用于2023年6月15日。彼時,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已經啟動三輪、歷時11年。

        事實上,隨著杭州引配水工程的正式實施,千島湖已經從原先的戰略水源地發展成為現實的飲用水源地,這就對水質監測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超級站應時而生。

        據悉,超級站緊緊圍繞保障飲用水安全這一目標,在原先常規參數的基礎上新增氟化物、氰化物、揮發酚、總有機碳、魚法生物毒性、發光菌法生物毒性、硝氮、石油類、大腸菌群、重金屬、水中有機物等事關飲用水安全的監測指標,其中重金屬和水中有機物監測采用國內最新款在線監測儀器,涵蓋重金屬指標63項,靶向監測水中有機物122項,非靶向監測水中有機物1.9萬種以上。

        “每年近70億立方米的水源源不斷流經這里,流入千島湖。下游就是我的家鄉千島湖,這里是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起點,是保障1400萬人口飲用水安全的智能哨所。”余日霖望向江面,不遠處正在建鳩坑口大橋,不久的將來等大橋完工,就不用每天翻兩座山頭來超級站了。

        一個漁村的“守”與“進”

        “我眼見著這些年水質好了,江水越來越清了。”大清早,72歲的徐金盛正在自家院子里曬太陽,院門上掛著的一尾魚干,隨風而動。

        有著“浙皖第一漁村”之稱的威坪鎮宅上自然村,家家戶戶依山而建,面水而居,推開家門就能欣賞到新安江的綠水青山。徐金盛從小跟著父親養魚、捕魚,常說自己就是千島湖水養大的。

        2017年,于徐金盛和宅上村而言,不啻是一次重生。從小在漁村長大的他,拆除了自家養魚的網箱。“漁村不讓養魚,你說變化大不大?”提及往事,徐金盛黝黑的臉上已然平靜,早已不似當初“網箱清零”行動時,對未來生活抱有憂慮。

        “網箱養魚對水質有影響,道理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下游,光自己努力沒用,水都是從上游流下來的。”徐金盛說,保護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我們與上游不是有‘對賭協議’嘛,這個機制就是為了保護新安江呀。”

        同年,在江對岸的安徽街口鎮也組織了“網箱清零”行動,還專門組建督查勸導隊伍,對部分網箱養魚、燈光誘魚的漁民一一下達整改通知書,責令其限期自行拆除違法設備。

        事實上,兩縣聯動治水的節拍也越來越默契。淳安縣與歙縣的聯系日趨緊密,適時開展聯合水質監測、垃圾打撈和執法應急,推動新安江流域水質持續向好。兩縣還共同舉辦浙皖兩省“流域共治生態共享”接力護水,成立浙皖兩省河長先遣隊及新安江生態環境保護黨建聯盟,共創生態環保新模式,共推生態保護再上新臺階。

        保護的目的,最終是“富民”。這些年來,在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大框架下,宅上村重點打造“浙皖第一漁村”IP,向鄉村旅游進軍。村里建起了停車場、觀光長廊、景觀村道、觀景亭、小公園,村道種上了綠化、鋪上了鵝卵石、擺上了石凳、裝上了路燈,有能力的村民還自發辦起了漁家樂,游客來了,可以體驗傳統捕魚項目——倒籠捕魚,也可以品嘗地道的漁家美食,采摘香甜的橘子也是不錯的選擇。

        盼望“富民”的,也不僅是宅上村……

        一場“對賭”的探索與創新

        在這場長達十多年的“水質對賭”中,“誰受益誰補償、誰保護誰受償”原則被很好地執行貫徹下來。

        當保護成為自覺,當生態成為基石,經歷了三輪的浙皖兩地“對賭”再次升級。

        2023年6月,浙皖兩省簽署《共同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樣板區協議》,標志著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改革在補償標準、補償方式、補償范圍等方面均實現了提檔升級,探索11年的“新安江模式”迎來新版本。“資金池”提升至10億元,“賭注”除了水質外,產業合作、人才交流、公共服務都被包括其中。

        2024年8月,浙皖兩省聯合印發《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建設聯合辦公室工作機制》,明確組建聯合辦公室,開展生態環保、產業發展、人才交流、教育共建、醫療健康、文化旅游六個領域專項合作和杭州市、宣城市、黃山市的城市合作,并建立調度交辦、督查評估、考核激勵等工作機制。

        事實上,隨著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的建立,工作機制不斷完善,生態補償辦法不斷健全。淳安縣發改局綜合計劃科陳平烺介紹,本輪機制從固定出資優化至動態出資(水質越好下游出資越多),補償分配標準從P值(斷面水質補償指數)優化為M值(產業和人才補償指數),模式從單純資金轉向產業協作、人才共育等深度合作。經測算,2023年度“資金池”補償給安徽8億元,補償浙江2億元。

        “如今保護區的范圍更廣了,上下游協同作用更強了。我們歙縣在上游,保護的責任重大。為此,我們專門成立了千島湖流域新保中心,是正科級事業單位。”安徽省歙縣水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方珉說,“我們希望通過這條江,通過旅游等產業發展,帶動鄉村振興。”

        “評價因素變了,保護與發展聯動了。這幾年淳安幾乎‘拿遍了’國字號的生態大獎。”杭州市生態環境局淳安分局生態科科長方雅恒說,“如今優質水就是競爭力,淳安憑借生態競爭力,可以吸引更多的企業、產業落戶淳安,帶動發展。”

        好生態,也意味著好生產力。現在,淳安已集聚62家水飲料企業,預計到2025年實現銷售收入超200億元。

        淳安開辟了生態產業敏感賽道,招引對環境質量非常“挑剔”的項目。先芯科技、鉑燕燕窩、常淳科技……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千島湖畔匯聚,點亮產業新賽道的“星星之火”。依托旅游業,淳安將進一步打造“運動之城、啤酒與威士忌之城、魚子醬之城、藝術之城、愛情之城”旅游新品牌。

        如今,“新安江模式”已在全國其他13個流域、18個省份復制推廣,產生了深遠影響。

        “人和水”的故事還在繼續,杭州與黃山兩市的合作也越來越緊密。

        2019年,杭州市與黃山市簽訂杭黃合作1+9協議,1是兩市政府間的總協議,9是包括生態環境局在內的九個市直部門間的分項合作協議。2020年起,每年兩地生態環境部門簽訂生態保護合作要點,組織推進十個方面的十件實事。2021年啟動新安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的編制,2023年經兩市政府同意后由兩地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印發實施。2023年委托生態環境部規劃院開展中期評估,總結前期工作,分析存在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今年3月,黃山市、杭州市生態環境局簽訂《2025年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要點》,雙方在健全溝通交流機制、區域聯防聯控基礎上,重點圍繞共同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重大環境科研課題研究、干部人才互訪交流等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這是兩地自2019年簽訂合作協議以來,連續第7年攜手推進生態環保合作,為新安江流域綠色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杭州建立的生態補償績效評估體系,將水質改善指數與產業合作強度、民生改善程度進行多維度關聯,生態產品價值轉換也越來越重要了。”杭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關于生態保護發展的合作正進一步加深。

        在這些故事里,生態補償不再是冷冰冰的轉賬數字,而是充滿煙火氣的共富試點。當一江清水既能變成碳匯、代碼的跳動字符,還能發電、生金、養人,綠水青山的“活法”,原來比想象中更精彩。

        來源:杭州日報 
    特別聲明: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資訊
    上海浦東新區供排水正式開啟市區一體化管理
    山東多地拉緊汛期防線 織密“安全網”
    人民網評:守住江河安瀾,繪就人水和諧新畫
    安徽:全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流域綜合治理時代,正式開始了!中央釋放明
    “兩重”建設推進已滿一年,一批重點工程向
    城市污水經過幾次“大循環”才能回歸自然水
    石家莊這項工程完工!市區東部防洪排澇能力
    《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第二批)》發布
    六部門加強河湖生態流量管理
    熱點資訊排行
    1澳大利亞悉尼多個飲用水集水區檢出“永久性
    2陽泉市財政局下達省級補助資金 支持城鎮排
    3AI模型揭露美國地下水污染:超7100萬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退役動力電池、
    6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沼氣與農業廢棄
    72024水業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辦
    8什么導致了西班牙極端洪澇?
    9解鎖循環經濟密碼,開啟產業黃金市場 第2
    10西班牙媒體:洪災過后,西班牙魚米之鄉自然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Copyright © 2000-2022 www.jsbaseball.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業網互聯網站 經營證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203225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2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