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月,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地表水環境水質指數為2.4,在全市排名第一。近年來,從化區以“水污染防治”為核心、“美麗河湖創建”為路徑、“智慧城市建設”為支撐,通過織密水環境“防護網”、重塑河湖生態肌理、構建智慧監管體系,繪就了一幅“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美麗畫卷。
從化區始終將水污染防治作為生態建設的重中之重,通過“監測+治理+執法”三位一體模式,織密水環境“防護網”。健全監測體系,常態化開展水質監測,保障流溪河山莊水質監測國控站點穩定運行,加快落實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及支流監測體系建設,健全水質自動監測網絡,全區目前共建成水質監測站點26個。深化源頭治理,整合生態環境、城管、水務等部門力量,開展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管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陸地洗砂場專項執法檢查;落實排污許可“一證式”監管,對重點流域突出污染問題,組織開展上下游、左右岸執法行動,提升河湖管理水平。
鴨洞河通過開展綜合整治工程,進行堤岸建設、河道清淤、生態修復,因地制宜探索出“小流域+”多元融合治理模式,打造自然城景交融的宜居宜業宜游環境。流溪河水庫通過實施污染防治工程,加強環境管理體制建設,水質長年穩定在II類以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生態旅游業,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多重豐收,龍潭河升級改造1.5公里濱水慢行道,建設1.53萬平方米綠化帶,濕地和河灘成為白鷺、赤眼鱒的棲息地,團星村段濱水廊道成為市民休閑打卡地,年均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生態價值轉化為“綠色經濟”新動能。在治水基礎上,從化區以“美麗河湖”創建為抓手,推動生態修復與民生福祉深度融合,三個河湖入選市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是廣州綠美生態建設的生動實踐。
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從化區創新打造“生態環境數字化監管平臺”,構建十大智能子系統,實現污染源實時分析、環境風險精準預測、執法監管高效聯動。平臺深度融合從化生態特色,動態展示流溪河等自然瑰寶,以中國風界面彰顯綠色底蘊。通過“一企一檔”精準管理、清單式執法提升效率,并整合應急資源實現風險秒響應。目前,系統已進入試用階段,數據治理與移動端開發同步推進,為污染防治與美麗廣州建設注入智慧動能。
接下來,從化區將以打造“灣區生態高地,美麗山水城區”為目標,持續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拓展AI預測模型應用,以科技之力、治理之智、生態之美,譜寫美麗從化新篇章。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