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山東日照潮白河白鷺灣,水清岸綠,鷺鳥飛舞,野鴨戲水,生機勃勃,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因白鷺成群棲息而得名的白鷺灣,河岸邊豎立著“白鷺灣濕地觀鳥指南”“野生鳥類觀看須知”等提示牌,并附有各種鳥類的圖片、名字及詳細介紹。記者看到,不少市民帶著孩子在這里游玩、觀鳥。
近年來,日照市積極推進潮白河全流域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優先完成流域內57個村莊污水治理,治理河道33.4公里,保護修復各類型濕地面積約2.4萬畝,吸引各類珍稀動植物在此繁衍生息,省控潮白河潮石路橋斷面年均值穩定保持在Ⅱ類。
從鷺鳥翩翩、人水和諧的潮白河,到“近可親水、遠可觀水”的瀉湖入湖口人工濕地,再到水清灘凈、魚鷗翔集的美麗海灣張北灣……參加2025年全省水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的代表們一路走一路看,日照市在水污染防治、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等方面的創新做法,讓大家深受啟發。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侯翠榮在全省水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上指出,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開篇布局之年,全省生態環境系統要堅持陸海統籌、河海兼顧、協同共治,推動更高標準打好碧水保衛戰。要充分認清水環境質量改善的工作形勢,樹立全局眼光和統籌思維,找準方向、抓住重點,因地制宜、科學施策,全力確保“十四五”圓滿收官的同時,科學謀劃“十五五”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新征程上推動水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取得新進步。
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區域 “2024年全省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79.1%,高于年度目標9.2個百分點;Ⅴ類及以下水體連續4年動態清零。省轄黃河干流連續9年保持Ⅱ類水質,南水北調東線13個國控斷面、南四湖流域36個國控斷面及39條入湖河流水質全部保持優良。79處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13條國控入海河流全部完成總氮年度削減目標,全省48條省控以上河流入海斷面總氮濃度均值同比改善13.5%,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3.6%,超過全國均值近10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全國前三。”這是山東省生態環境系統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取得的累累碩果。
去年以來,山東省持續開展水生態環境治理,常態化做好冬春季和汛期水質保障工作,省生態環境廳印發《山東省2023—2024年冬春季水環境治理鞏固提升行動方案》《2024年汛期河湖水質超標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組織各市開展全覆蓋、全時段、全行業排查整治,2.5萬余個問題隱患得到有效治理。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韓凱對記者說:“山東省深化水環境突出問題發現與監督幫扶工作機制,定期分析水環境形勢,形成問題清單,督導限期整改,主汛期加大預警、提醒、會商頻次;對基層難以解決的突出問題,省級選派專家累計對19條河流、21座污水處理廠、39個水環境治理項目開展精準幫扶。”
山東省全力保障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完成8市25處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調整、撤銷。各市以鄉鎮級水源地為重點,組織開展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全省300余處鄉鎮級水源地已基本完成標志設置工作;深入實施鄉鎮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問題排查整治,發現70余處問題均已完成整改。
為強化入海河流總氮治理,山東省印發入海河流總氮治理專項行動方案,開展上下游、左右岸、陸岸海協同治理。加大現場巡河、溯源排查和加密監測力度,逐條河流建立涉氮污染概化圖,分河流(河段)制定“一河一策”管控方案。
山東省還全力推進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印發《山東省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權限劃分方案(試行)》《山東省推動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聯動辦理工作方案(試行)》,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更加規范高效。以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為重點,組織開展排查整治鞏固提升行動,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溯源率達到100%。
堅持部門聯動,強化“三個統籌” 山海相連、海天一色,是日照市張北灣獨有的自然優勢,連續多年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均為100%。“不動一棵黑松、不動一塊礁石、不動一片沙灘”建設而成的28公里陽光海岸綠道循岸線,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樂享自然的親海公共空間。
張北灣不僅擦亮了“生態日照”的金字招牌,也讓“生活在日照就是幸福”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三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

據了解,山東省穩步推進美麗河湖、美麗海灣保護建設,去年黃河東營市段、黃河口灣區、日照張北灣3個案例,成功入選生態環境部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優秀案例,總數位居全國前列。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海洋生態環境處處長吳泓洋告訴記者:“山東省扎實開展海洋污染基線調查,累計布設1600余個點位,獲取調查數據22000余條,制作完成生物標本900余件,系統摸清了全省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家底’。”
為持續推進部門協調聯動,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每月制發《生態環境要情簡報》,定期向省、市黨委政府通報水體黑臭情況。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全省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行動。協調有關部門出臺《山東省城鎮污水處理廠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截至去年底,全省131個縣(市、區)實現雨污合流管網清零,累計54%的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與省水利廳聯合下發《關于建立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山東段水質保障聯動工作機制的通知》,為攜手保障南水北調山東干線水質安全提供支撐。積極推動濟寧、菏澤兩市對東魚河、洙趙新河兩條跨界河流開展聯防聯控工作試點,協同做好水質保障。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南四湖辦副主任傅軍告訴記者,山東省組織開展了《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實施成效評估,既定工作目標、重點任務、重點項目全部按期完成,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三年攻堅圓滿收官。積極探索北方湖泊水華防控新路徑,從強化預警防控、深度開展總量減排控制等方面制定措施,為打造美麗山東建設“湖泊樣板”奠定了基礎。
堅持“五個聚力”,提升治理效能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等系列戰役的關鍵一年。
山東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專員張可在會上指出,全省生態環境系統要堅持“保水質和增顏值并舉、打基礎與謀長遠結合”,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推動水和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要聚焦聚力精準精細管控,鞏固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聚焦聚力重點區域領域,堅決守牢水質安全底線;聚焦聚力優化制度機制,打造協同發力共治格局;聚焦聚力入海污染管控,確保近岸海域水質穩中向好;聚焦聚力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培塑美麗山東特色優勢。
圍繞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要著力推進“一斷面一策”保障方案落實,細化實化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省級將在小清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與精細管控試點基礎上,建立全省統一的入河排污口信息化管理平臺,推動污染源、入河排污口和斷面水質的聯動管理、智慧管控。要系統謀劃重點斷面所在流域、區域系列綜合治理項目,切實提高人工濕地建設及運維水平。
山東省位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區域,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承擔著“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政治責任,守牢水質安全底線任務重、壓力大。沿黃各市要不折不扣地落實上級部署要求,盯緊抓牢每條入黃支流,千方百計確保黃河干流水質保持Ⅱ類水平。要守牢南水北調調水水質安全的底線,守牢湖庫水華風險的底線,守牢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的底線。
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涉及面廣、系統性要求高,各市要扎實推進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積極配合做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進一步鞏固內外協作、上下一體局面。要緊盯目標、細化措施,陸海統籌、綜合施策,確保全省近岸海域水質基本穩定。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上下游、左右岸聯動推進,內陸市、沿海市同向發力,確保圓滿完成入海河流總氮削減任務。
美麗河湖、美麗海灣是美麗中國在水和海洋生態環境領域的集中體現。要堅持以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為抓手,錨定美麗山東建設目標任務,構建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大格局”,經常開展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成效“回頭看”,既重建設、又重保護,常抓常管、長管長美,將山東省“美麗品牌”擦得更亮。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