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重慶市北碚區靜觀鎮油坊河湖庫,湖水清澈見底,湖底水草搖曳。不少村民正沿著湖畔小路散步。
“以前,湖水渾濁還伴著臭味,我們都繞著走。治理過后,水變清了,湖變美了,又可以沿河遛彎了。”周邊村民感慨道。
油坊河湖庫的美麗嬗變,是重慶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激活美麗鄉村“細胞”的縮影。
近年來,重慶市以數字化手段破局,推動黑臭水體治理從“治”到“智”,為全國碧水保衛戰提供了寶貴經驗。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余國東向中國環境報記者揭開了重慶市的“數治”密碼。
數字賦能:從“治”到“智” 據余國東介紹,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是重慶市2024年15件重點民生實事之一。2024年,重慶在全國率先吹響剿滅農村黑臭水體攻堅戰的號角,發布重慶市第6號總河長令,提速提效農村污水治理,推動實現全市域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
翻開重慶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的日志,“搭建農村黑臭水體數智體系”“構建農村黑臭水體數字矩陣”“運用‘數字生態大腦’智慧監管”“創建農村黑臭水體數治圖譜”等關鍵詞貫穿始終。
“重慶市將農村黑臭水體納入數字鄉村建設內容,多年來,我們一直在積極探索建立農村黑臭水體智慧監管體系。”余國東說,截至2025年1月,重慶市累計完成治理1278個黑臭水體,消除黑臭面積299.3萬余平方米,26個區縣實現動態清零,農村小微水體水質顯著改善,直接受益群眾達80余萬人。
在北碚區靜觀鎮素心村黃家灣居民點,生活污水管網覆蓋率已達90%。過去,居民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排放,在房前屋后形成黑臭水體。如今,北碚區生態環境局通過優化資源化利用設施,對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后,采用噴灌的方式還田還地,打通了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最后100米”。
而這一模式得益于配套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北碚區生態環境局可通過手機APP自由選擇對居民影響最小的時段進行澆灌,既節省了人力,又實現了水肥的及時利用,充分體現了因地制宜、就地就近、智管智用、生態循環的治理原則。
科技助力:防止“反黑反臭” 數字化治理的優勢不僅體現在日常監管中,還體現在防止水體“反黑反臭”工作中。2024年11月,重慶市農村黑臭水體清零行動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第二次現場推進會明確提出,到2025年6月底,重慶市要全面完成農村黑臭水體清零任務;到2025年年底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要達到80%以上。
為完成這一目標,重慶市將農村黑臭水體納入“巴渝治水”數字應用系統,強化河長辦“智慧河長”與“巴渝治水”協調聯動,建立國家級、市級、區縣級“三張監管清單”,推行紅、黃、綠“三色動態管理”,并開發“農村黑臭水體一件事”應用,實現黑臭水體問題點位“一張圖”、治理工作“一本賬”。
在“巴渝治水”APP中,打開“水環境管理”中的“視頻監控”功能,即可查看農村水體問題圖片及實時視頻,并同步查詢近期水質監測數據,及時生成問題清單,為后續研判、處置提供決策支持。這一系統基本實現了農村黑臭水體全方位可視、可感、可查。
此外,重慶市還借助無人機、衛星遙感等數字化手段,創新“鄉鎮排查—區縣核查—市級抽查”三級排查方式,開展全市域、全覆蓋、地毯式排查,確保底數清、數據準、情況明。
例如,在重慶市萬盛區,蒲河斷面曾出現“高錳酸鹽”指數超標的情況。萬盛經開區生態環境局通過系統查詢自動監測站實時數據、搜索污染源、篩選特征因子等手段精準溯源,發現污染源來自上游入境區縣。通過系統上傳污染照片或視頻,問題直接交辦給相關責任主體,并進行跟蹤督辦,將原本需排查200余家的污染源排查量科學明確到20多家。這一水環境污染問題在24小時內得到妥善解決,有效避免了水體“反黑反臭”。
山城經驗:為碧水保衛戰開“科技藥方” 截至目前,重慶市已全面完成國家首批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并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2024年農村黑臭水體試點績效評價中獲評優秀,成功爭取到國家第三批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如何高質量打好碧水保衛戰?余國東在今年全國兩會提案中給出了破題方向——科技賦能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
余國東指出,當前生態環境問題呈現復合型特征,大氣、水、土壤污染相互交織,傳統監測手段已難以應對復雜挑戰。因此,他今年重點關注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尤其是新科技在環境保護與治理中的應用。
“科技的迅猛發展為環境治理帶來了新契機。”余國東表示,衛星遙感能俯瞰全域捕捉宏觀變化,無人機便于深入復雜地形精準勘查,物聯網傳感可實時追蹤水質動態,這些技術為‘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他在調研中發現,不少地方在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方面仍存在三大短板:監測體系尚未形成完整閉環、數據標準不一阻礙共享、專業人才儲備不足。
為此,他開出“科技藥方”——強化國家戰略規劃、夯實監測基建根基、加快人才培養、推進數據標準化,以“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破解黑臭水體治理困局。
在2025年“基本消除農村黑臭水體”的收官目標下,余國東堅信:完善“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正是打贏碧水保衛戰的關鍵密鑰,也將為“十五五”生態治理奠定智慧基石。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