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遼寧省大連市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嚴守河流水質底線、嚴防飲用水水源風險、嚴管入河排污總量、嚴控黑臭水體反彈,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以水為筆,為生態惠民交上6張滿分“治水答卷”:8條河流13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100%,45條入海河流水質達標率為100%,10個入海國考斷面總氮削減任務完成比例為100%,14處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持續保持在100%,75個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務完成率為100%,6河8段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為100%。
嚴守河流水質底線,筑牢綠色發展根基 系統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全面推進實施《大連市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不斷健全“三水統籌”的管理機制,規劃確定的水環境保護、水生態修復、水資源利用等剛性指標均符合預期目標。實施河流污染精準溯源,全面發現畜禽養殖糞污堆存、城鄉生活污水溢流、農村生活垃圾散排等涉河突出問題。建立國考河流流域內污染源臺賬,開展污染溯源和定量分析。基于溯源結果,編制主要河流“一河一策”管控方案并推動落實。推進河流水質污染補償,發揮河流斷面水質污染補償機制的經濟調節作用,探索上下游雙向補償,激勵上游地區加大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協同治污,共同促進流域水質改善。
嚴防飲用水水源風險,確保群眾飲水安全 持續開展風險源排查,聚焦保護區及周邊規模化養殖場、污水處理廠、道路穿越、圍網等重點部位,建立健全“一源一檔”和環境問題整改清單。深入推進問題整治,針對水源地風險開展現場檢查和督導,開展水源保護區環境安全隱患排查和問題整治“回頭看”專項行動,進一步鞏固整治成果,消除環境隱患。積極應對水華風險,組織制定“一庫一策”水華應急處置方案,開展常態化巡查和監測,及時分析研判水華趨勢,指導督促屬地政府和水庫運營管理單位采取有效措施應對水華,保障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
嚴管入河排污總量,降低河流污染負荷 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建立“一口一策”臺賬,將1047個排污口的基本信息、對應斷面等內容錄入信息系統,逐一核實涉水企業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完成30843家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的涉水企業與入河排污口信息關聯,組織有序開展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及分類規范化整治。降低入河排污總量,鼓勵城鎮污水處理廠、涉水重點排污單位提質增效,總氮指標在確保排放達標的基礎上盡量壓減。
在全市8條國考河流和45條入海河流流域內新設排污口的涉水項目,總氮排放濃度控制在10mg/L以下,其他出水指標參考對應水功能區和國考、入海河流考核標準進行合理設置。優化入河排污口審批,創新開展多評集成模式。將建設項目入河排污口和環評審批兩個事項納入同一文件報批,變串聯事項為并聯事項,同步開展技術評估。這樣既破除了原有環評和入河排污口各自論證的制度掣肘,又進一步壓縮了審批時限。
嚴控黑臭水體反彈,增進市民生態福祉 落實長效管控機制,大連市將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納入年度重點民生項目,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組織每周巡檢河道水體,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保持黑臭水體整治“長治久清”。提升城市水體品質,中山區實施明澤湖生態治理工程,通過人工控制生態的手段,對湖泊水體進行綜合治理,有效提升湖泊水質,恢復水體生態系統;高新區建設凌水河中水設施改造工程,將生態中水作為景觀湖泊的“活水”水源,源源不斷地補充到沿線三所高校的景觀湖中,實現河湖聯動、河道循環,既美化了校園環境,又進一步提升了區域生態環境品質。推進美麗河湖建設,印發《大連市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參考指標(試行)》,明確美麗河湖建設的目標和方向。按照《大連市美麗河湖建設方案》,持續推進美麗河湖建設,碧流河水庫、湖里河入選遼寧省第一批省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