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善應河畔,舉目間,河水澄澈如碧,宛如一條綠絲絳輕輕地纏繞在群山之間。這條河就是河南省安陽市的“母親河”——發源于林慮山的安陽河。
此前,由于“兩庫一泉”(小南海水庫、彰武水庫、南海泉)周邊網箱養殖泛濫、河道養鴨成風、河邊餐飲無序擴張,美麗的安陽河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河道日益淤塞,垃圾肆意堆積,污水橫流,河水惡臭難聞。就連昔日清澈甘美的南海泉,也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污水潭”。
為了讓安陽河重新煥發生機,安陽市委、市政府毅然決然地開啟了“兩庫一泉”綜合整治大幕。近4億元的投資如及時雨般投入到這場生態保衛戰中。
多措并舉,系統施治喚回碧水重現
清理養魚網箱。在小南海水庫和彰武水庫,工作人員共清理網箱5083個,撈出鮮魚1648.72萬斤。同時,對魚陣、地籠、圍網等違規漁業設施進行了全面清除,共清理魚陣93個、地籠43個、圍網86個、增氧機835臺、投料機636臺、發電機組110臺,以及漁船870艘。
取締水面養鴨。有關部門拆除鴨舍及附屬設施6727平方米,清理養鴨設備121臺,轉移2.7萬只鴨子。
實施庫區移民。建設移民小區,對庫區5個村的3000多人口進行遷移安置。
綜合施策,開展生態修復。對“兩庫一泉”周邊的生態修復工程迅速推進。對三個標段1336.13公頃的山水林田湖草進行生態修復。(南海泉段)治理工程總投資達643.39萬元,對河道、河岸進行整理,建設河岸親水平臺,既改善了生態環境,也為百姓增添了休閑好去處。
在庫區周邊農村,開展生活污水綜合整治,建設4座污水處理站和4.5公里污水收集管網,讓生活污水不再肆意流入河道。同時,開展周邊環境深度治理,清理3000余條游船、關閉159家畜禽養殖企業和60余家各類工業企業,清理約兩萬立方米垃圾,拆除約1.2萬平方米違章建筑,封堵111余處排污口,設立500余條宣傳版面和標語。
經過近10年堅持不懈的治理與保護,“兩庫一泉”終于重新煥發了生機。善應鎮干部宋金書感慨道:“如今的‘兩庫一泉’水環境質量得到了極大改善,重新成為百姓心中的幸福之河。”
生態賦能,鄉村振興踏上發展新途
“這幾年我們善應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吸引了越來越多游客前來玩賞,特別是夏天的時候,來玩水的游客絡繹不絕,這里已經成為安陽人玩水避暑的好去處了。”善應鎮村民李小萌的話語中滿是自豪。
“兩庫一泉”水生態環境的改善,如同給周邊鄉鎮經濟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生態康養、生態農業逐步發展成熟,善應鎮、龍泉鎮先后獲得省級生態文明鄉鎮的稱號,成為生態發展的典范。
環境的蝶變也給旅游行業帶來了蓬勃的春天。南海泉邊的國家級3A景區“昆玉山”一躍成為安陽市景點熱銷榜首,2024年接待游客數百萬人次,旅游收入達千萬元。央視網、河南日報、河南省人民政府網以及抖音、微博、西瓜視頻等眾多媒體紛紛報道“兩庫一泉”的生態環境變化,“兩庫一泉”及周邊的昆玉山、馬鞍山森林公園、小泰山景區等成了安陽市民周末休閑旅游的熱門選擇,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地。
隨著旅游市場的持續回暖,善應鎮的零售客戶宋麗娜深有感觸地說:“來善應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了,小店的生意越來越好。”“兩庫一泉”生態環境的改善,讓善應鎮的人居環境全面提升,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生態旅游成為當地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不少村民憑借環境優勢建起了農家院、開起了民宿,盡情享受著鄉村旅游轉型帶來的紅利。
如今,全新的“兩庫一泉”搭上了“旅游+終端”轉型的“直通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安陽河“蛻變重生”中得到了生動而深刻的印證。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