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氣、供水、排水、熱力、橋梁、綜合管廊等是“城市生命線”“里子”工程,是維系城市正常運行、滿足群眾生產生活需要的必要設施,是維系城市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要切實深化城市安全韌性提升行動,加快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工程建設,把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融入城市運行安全管理,及早發現和管控風險隱患。
深入開展市政基礎設施普查。要對市政設施進行全面摸底,建立覆蓋地上地下的城市基礎設施數據庫,全面清晰地了解城市供水、排水、道路、橋梁等各類設施的現狀。普查不僅要追求“結果”,更要追求“效果”,通過普查找準城市基礎設施風險源和風險點,編制城市安全風險清單,明確工作的著力點。同時,還需要注重普查工作的持續性和動態性,定期對市政設施進行普查,及時掌握設施的最新狀況并根據普查結果編制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行動計劃,確保每一項普查數據都能轉化為打造韌性城市的實際動力。
強化燃氣設施智能管控。要大力推廣使用數字化先進技術、設備、工藝,實現燃氣安全風險可視化、監測智能化、處置聯動化,提高燃氣管網感知能力和智慧化水平,消除事故高發環節的潛在隱患,推動城市燃氣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要完善燃氣監管平臺建設,實現對管網漏損、運行安全及周邊重要密閉空間等的在線監測,及時預警和應急處置,嚴格落實管道安全監管巡查責任,強化可追溯管理,切實提高燃氣安全管理水平,確保燃氣管線運行安全。
落實供水設施智能管控。建立居民小區供水加壓調蓄設施信息動態更新機制,在新建居民住宅的加壓調蓄設施同步建設水質指標智能監測設施,加快改造不符合衛生和工程建設標準規范的既有加壓調蓄設施。及時排查消除雨水倒灌及取水設施被淹隱患點,落實居民加壓調蓄設施防淹和安全防護措施,著力提高供水設施應對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的能力,保障供水水質安全,增強供水系統韌性。
加強橋梁、隧道設施智能管控。為橋梁、隧道等設施安裝傳感器和視頻監控設施,實時采集風速風向、溫度、位移、應力等數據,全天候“把脈”橋梁、隧道等設施健康情況,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實現“早發現、早防治”。
提升城市排水防澇智慧管理能力。通過遠程管網控制平臺,及時下達調度指令,建立高效的城區排澇通道、泵站、閘門、排水管網與周邊江河湖海、水庫等應急洪澇聯排聯調機制。在地下設施、城市軌道交通及其連接通道等重點設施布設水位監測設施和視頻監控設施,24小時監測排水系統運行液位,對易澇積水點等重點區域重點監測,自動感知超警戒值情況,及時預警。因地制宜對地下車庫等地下空間二次供水、供配電、控制箱等關鍵設備采取擋水防淹、遷移改造、防斷電等措施,提高抗災減災能力,綜合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
當前,一些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進入集中老化期,城市管理和運行安全風險加劇,急需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逐步實現對市政基礎設施運行狀況的實時監測、模擬仿真、情景構建、快速評估和大數據分析,提高安全隱患及時預警和事故應急處置能力,保障市政基礎設施安全運行,打造韌性城市。
來源: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