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由2017年的64.9%到2024年的89%,由2018年國考斷面劣Ⅴ類水質占比18.8%到如今實現劣Ⅴ類水體穩定消除,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由27.7%跨越提升至43.9%。一系列的改變對于每年有近半年河流冰凍期的吉林省來說,實屬不易。
“自2018年起,吉林省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深入貫徹‘保目標、抓問題、強措施、求實效’的十二字工作要求,堅持‘水環境、水生態與水資源’‘城市與農村’‘岸上與水里’三個統籌,嚴格實行‘四個第一時間’水質管控機制,全方位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張旗威表示。
精準管控,統籌推進全流域協同控制 多年來,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黨政一把手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實地督導檢查,系統安排部署碧水保衛戰和“兩河一湖”水污染防治行動。
吉林省加快修訂松花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將“三水統籌”、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寫入條例。相繼出臺《吉林省重點流域劣Ⅴ類水體專項治理和水質提升工程實施方案》《遼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聯合行動方案》《吉林省遼河流域水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綜合規劃(2018—2035年)》,形成科學系統的遼河治理體系。印發《吉林省“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著力提升區域水環境承載力,努力為流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資金如同源頭活水,為保護注入動力。“十四五”以來,吉林省生態環境廳推動57個水污染治理和保護項目進入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儲備庫,爭取國家資金12.2億元。組織上下游、左右岸縣市簽訂區域水污染聯防聯控協議,完善橫向資金補償、縱向資金獎勵機制,推動各市縣自覺融入“保護責任共擔、流域環境共治、生態效益共享”治理格局,各地互相補償5133萬元,落實獎勵資金1.81億元。
精準管控是吉林治水關鍵舉措,鎖定“兩河一湖”(東遼河、飲馬河、查干湖)重點區域,創新“四個第一時間”水質管控機制,依據東、中、西地域特性與流域特點,“一河一策”“一源一策”“一口一策”精準發力,筑牢水源到流域的防護網。
堅持“四不兩直”直擊重點時段、區域,發現問題依規約談,主體責任壓緊壓實。“重點頑疾要多關注、常摸底。”吉林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劉中峰介紹,將水質波動較大、存在反彈風險的45個斷面列入重點管控清單,2024年加密監測樣本1080個,研判分析數據4320組。
本著“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的治水思路,吉林省連續6年開展污水直排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緊盯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目標,壓茬式開展復核復查,建立“受納水體—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單位”全鏈條監管模式,有效遏制污水直排問題。2024年,完成2.28萬公里河湖岸線排查,現有7190個排口全部完成登記管理。
“2024年,我們首次會同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對全省全域入河排污口進行了衛星遙感影像采集和解譯,最大限度做到無死角、無遺漏。”劉中峰說。
在綜合整治排查入河排污口的同時,吉林省持續推動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收集管網等基礎設施提標擴能,著力補齊治水短板。“十四五”以來,全省新改建城市污水處理廠24座、管網2000公里以上,76個城市污水處理廠全部實現一級A排放,82處縣級城市建成區水體完成排查,104條既有城市黑臭水體實現長治久清。
重點攻堅,合力守護查干湖生態福祉 “查干湖四季皆美,春賞開湖、夏來納涼、秋觀蘆葦、冬看冬捕,沒事就愛來湖邊轉轉。”在湖邊散步的居民王大爺十分愜意。查干湖水質的改善,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生態福祉。
吉林省高度重視查干湖流域生態治理工作,省委書記黃強在查干湖調研時強調,要堅持標本兼治、系統施治,推動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提升。省委副書記、省長胡玉亭多次實地調研、專題研究,并作出“用較短時間推動查干湖治理保護盡快取得顯著提升”的重要指示。
出臺《查干湖治理保護規劃(2018—2030年)》,依托吉林省西部河湖連通工程,累計投資26.7億元,實施查干湖濕地保護與恢復等24個項目,以查干湖為核心,通過河道治理、引水灌溉、生態修復等工程,調配利用洪水資源和灌溉回歸水,實現松花江—查干湖—嫩江水體連通和動態循環,實現查干湖死水變活水。
2024年,吉林省繼續出臺《查干湖生態治理專項工程實施方案1.0版》,確定以“點源控制、面源截污、內源治理、外水補給、生態修復、強化管理”為治理思路的20項治理保護措施。啟動《查干湖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成效評估及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對策研究》,實現專項研究點位全覆蓋監測。
“2024年,我們開展了查干湖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督察,對發現的7個重點問題全力推動整改。”劉中峰介紹。
據悉,總投資29億元的大安灌區二期(一步)工程已投資19億元,建成后將根本解決高堿退水入湖問題;前郭灌區灌溉提升工程已完成投資1億元,2025年建成后將有效削減入湖污染。
成效不負努力,查干湖水質連年呈現整體向好態勢,生態保護成效碩果累累,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等榮譽讓查干湖“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鄉村治水,因村施策賦能水美新篇 在吉林省琿春市英安鎮富民村,皚皚白雪覆蓋著屋頂與田野,村頭的小河雖結上了冰,冰層下悄然流淌著清澈的水流。“以前冬天污水橫流,現在村里建了污水處理站,有專人管,日子舒心了,環境也變好了。”村民張大爺告訴記者。
在富民村建設的污水處理一體化全自動運行廠站,日處理量達500立方米,有自動切換、報警功能,滿足了全村生活污水處理需求。污水處理裝置讓生活污水從原來的路邊隨意“一倒了之”,變成現在的有序處理、潔凈清新。
近年來,吉林省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因村施策,建管并重,2024年統籌省級污染防治資金3000萬元,爭取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19512萬元支持項目建設。編制吉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設施運行管理工作指南,采用“管網+治理設施”“改旱廁+糞污資源化利用”的處理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吉林省啟動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三年行動,力求在3年內根本性解決全省農村生活污水問題。截至目前,已新增完成1398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由27.7%跨越提升至43.9%,提前兩年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
“下一步,我們將以改革創新為引領,以水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鞏固改善為目標,在機制創新上尋求新突破,在監督管理上展現新力度,在項目建設上實現新作為,逐步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目標。”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孫平安說。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