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上饒市大坳水庫,一套先進的一體化智能監管體系正高效運轉。
記者看到,高空瞭望設備時刻俯瞰著庫區的每一寸水面,電子圍欄阻攔非法船只和人員擅自闖入水源保護區,預警監測設備實時監測水質變化,一旦水質指標出現異常,便即刻發出警報……這些智能化的監管手段,為飲用水安全筑牢了堅實防線。
2024年,江西在水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持續推進數智賦能,成果斐然。
這一年,江西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7.7%,同比上升0.7個百分點,好于Ⅱ類水體比例攀升至91.7%,同比上升4.6個百分點。鄱陽湖區總磷濃度剔除自然因素影響后,下降8.5%。長江干流10個斷面和贛江干流33個斷面穩定保持Ⅱ類水質。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
“近年來,我們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保護體系,開啟了水生態保護的全新篇章,為后續一系列創新治理舉措奠定了堅實基礎。”江西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與流域監管處四級調研員熊武騰向記者介紹道。
科研力量成為江西水生態保護的有力支撐。依托院士團隊,江西深入開展鄱陽湖總磷污染源解析與成因課題研究。科研人員歷經大量實地監測、細致數據分析,精準剖析“三區”“五河”的污染物來源,構建鄱陽湖流域污染源強網格,并制定分時分區的污染源控制與削減目標。最終形成鄱陽湖水生態環境基礎數據庫、鄱陽湖氮磷污染源解析研究報告等8項成果,為鄱陽湖總磷精準治理提供了科學依據,讓治理更具針對性。
智能監管為江西水生態保護裝上“智慧大腦”。在市級飲用水水源地,以上饒市大坳水庫、贛州市第二水廠為典型代表,建成了集高空瞭望、電子圍欄、預警監測、水質綜合毒素生物預警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智能監管體系。該體系實現了對水源地24小時不間斷監控,一旦出現異常狀況,能迅速發出預警。同時,“遠程+現場”的視頻檢查模式也得到廣泛應用。工作人員可在線查看現場情況、詢問水污染防治措施落實情況、實時進行水質快檢,發現問題后及時反饋整改要求,顯著地提升了監管效率,有效解決了傳統監管中人員不足、點位分散等難題。
江西大力推動水生態監測設備升級改造,全省11個設區市均已配備浮游生物人工識別與自動識別監測所需全部設備,4家實驗室具備流量無人船航測能力,1家實驗室建成水質污染物通量監測能力,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
此外,江西省水環境問題處理閉環管理系統及江西水環境APP的開發運用,實現了數據采集、預測預警、污染溯源、輔助決策等功能一體化,構建起高效的水環境數字化管理業務體系。
江西還積極與周邊省份開展合作,推動實施贛粵東江、贛湘淥水、鄂贛長江、贛皖長江跨省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同時,省內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也穩步實施,截至目前,江西省財政累計下達補償資金21.56億元,用于支持各地流域補償機制建設,實現區域間協同保護與發展。
據介紹,今年,江西將繼續每日密切關注水質自動站、工業和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汛期污染等超標預警信息,做到早發現、早應對、早處置,確保全省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國家考核要求;圍繞汛期污染排查、黑臭水體整治、開發區污水收集處理提升專項行動等,深入開展碧水提升攻堅行動。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