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龍井市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全力推動污染防治提標攻堅。
2023年,龍井海蘭江水利風景被認定為“第二十一批國家水利風景區”。近年來,該市累計投資8400萬余元,對景區生態治理及文化服務設施進行提升改造,現已成為全市最大的城市濱水公園。2024年,海蘭河龍井段成功入選首批“延邊州群眾身邊美麗河湖暨州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完善的機制和治理措施是推進各項工作的重要基石,多方面結出成果得益于龍井市多年的持續探索和努力。
不斷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以美麗河湖建設為重要抓手,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原則,持續推動落實《龍井市水環境質量鞏固提升行動方案》,嚴格實施水環境治理、生態修復、資源保護、安全保障方面19項重點工作任務,強化涉水企業排查管控,落實監測預警機制。截至目前,累計出動環境監測人員240余人次,監測水環境數據共7188個;海蘭河3個斷面水質均達到年度考核要求,優良斷面比例達100%。深化入河排污綜合治理,對全市原有排污口和省生態環境廳遙感篩查推送的點位進行拉網式排查。完成龍井市污水收集主管網更新改造一期工程,科學謀劃推進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建設項目,目前,該項目已完成總工程量的70%。通過工程實施,積極構建龍井市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對污水處理廠尾水水質進行凈化提升,削減尾水入海蘭河污染負荷,助力下游海蘭河石井國控斷面穩定達標,切實保障水生態濕地系統得到有效改善。
構建實施河流監管治理機制 持續加強河道管理機制創新,構建左右協同、上下聯動的工作體系。健全“三級”河長、道堤防管理員、村級巡河員保障機制,在全市設立“三級”河長119人、城區河道堤防管理員4人、鄉村巡河員84人,對域內河道進行管理保護,切實打通河道管護“最后一公里”。聯合相關部門印發“春季、秋季清河行動”實施方案,全年累計組織331名村級巡河員及保潔員,動用25臺大型機械,共清理垃圾7481.5立方米、清理河長158.5公里,區域河流面貌得到明顯改善。同時,將河道清理、治理、管理三者結合,加強河道巡查頻次,嚴厲打擊涉河違法違規事件。截至目前,累計巡查河道長度814公里,出動執法人員167人次,執法車輛64輛次,共排查整改“四亂”問題15處。
系統推進水生生物多樣保護 2020年以來,累計爭取國家“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專項資金共計32萬余元。聯合多部門在海蘭河流域投放雅羅魚、細鱗魚等多種魚苗73000余尾,通過人工增殖放流方式,補充和恢復漁業資源,切實維護水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深入開展“中國漁政亮劍”系列執法行動,2023年以來,累計出動執法人員358人次,針對全市圖們江流域、海蘭河、布爾哈通河及其所屬的支流、濕地等水域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和巡查,共查辦案件4起并予以行政處罰,對查獲的電魚設備一律予以沒收銷毀,有效打擊了違法捕撈野生水生動物的違法行為。同時,以海蘭河流域、沿河村屯、各鄉鎮農貿集市等為重點,設置《禁漁期及嚴厲打擊違法“電、毒、炸”漁業違法行為宣傳公示欄》15處,每年通過發布手機短信3000余條、發放宣傳單1000余份、懸掛條幅10條等加強生態保護宣傳,不斷提升全民共同參與和保護生態環境意識。
下一步,龍井市將把解決突出水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以美麗河湖建設為重要抓手,加強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推動重要流域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讓市民“推窗見綠、開門見景”。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