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關于推進污水處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建成100座能源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桿廠。
近年來,福建省廈門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高質量、高標準、全流程、系統化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城市水環境追“清”逐“綠”,城市綠色根基進一步夯實。在廈門市市政園林局的指導下,2024年,廈門市政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廈門市政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轄高崎、前埔水質凈化廠獲評全國首批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桿廠,成為潤澤生態、扮靚鷺島的“綠美窗口”。
集約用地打造綠色生態綜合體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發展的空間需求日益加大,而傳統地上污水處理廠占地面積大,二者用地矛盾凸顯。針對土地資源稀缺問題,廈門市新改擴建的水質凈化廠均因地制宜采用全地下、半地下、集約地上式等建設模式,并以“花園式水質凈化廠”的設計理念,打破公眾對傳統水質凈化廠的刻板印象。
高崎水質凈化廠位于廈門本島高崎機場以南,通過半地下集約式的建設形式,上層建設屋頂花園、中間層設為運營維護空間、地下層布置污水污泥處理構筑物和管道,將城市景觀、運營維護、污水處理三大功能上下疊合,從空間上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實現20萬噸/日的處理規模。同時,為廈門本島高崎機場T4航站樓的開發預留景觀延伸帶,將稀缺景觀資源帶給市民,構建了“人水和諧”的全新生態空間。
前埔水質凈化廠緊鄰居民集中區,三期擴建項目充分遵從土地節約、集約布置原則,依地勢設計自西向東由全地下向半地下式過渡的污水處理箱體結構,實現從一期用地13.3公頃建設10萬噸/日的處理規模,到三期擴建僅用地9.85公頃建設30萬噸/日的處理規模。目前,總處理規模為50萬噸/日,噸水建設成本較傳統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節約率約達30%。
環境友好化“鄰避效應”為“鄰利效益” 傳統的污水處理廠普遍存在臭氣、噪音等問題,“鄰避效應”明顯。為有效降低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臭氣、噪聲等不利影響,廈門市政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水質凈化廠建設階段,遵循嚴苛的臭氣處理排放標準和技術方案,實現遠優于國家標準的臭氣、噪音處理效果。
為最大限度地將上蓋空間反哺市民,2024年,廈門市委、市政府將高崎、前埔水質凈化廠上蓋綠化空間建設體育設施項目納入為民辦實事工作計劃,這是廈門市水質凈化廠上蓋綜合開發利用的創新。

高崎水質凈化廠上蓋共享空間花嶼·悅海園
高崎水質凈化廠上蓋項目以“花嶼·悅海園”為名,結合場地及周邊環境對高崎水質凈化廠箱體上蓋屋頂進行綠化提升,廠區綠化率達59.38%,并在箱體內增設科普展示。項目融合了濱海與機場的特色景觀,上蓋屋頂增設室外觀海平臺、構建飛機觀摩平臺、新建籃球場,打造適合家庭親子活動的濱海休閑、飛機觀摩、運動游憩、環保科普的共享活動空間。項目建設資金由廈門市財政予以建設單位補助,運營期內管養、運維、綠化等資金支出由權屬單位自行負責。今年元旦,花嶼·悅海園如期開園,市民游客絡繹不絕,上蓋共享空間成為市民游客觀飛機、賞落日、拍照打卡、遛娃放松的熱門景點,被譽為廈門的“空中花園”和“治愈系花園”。

前埔水質凈化廠上蓋共享空間古樓·悅動園
前埔水質凈化廠三期擴建上蓋屋頂空間改造項目以“古樓·悅動園”為名,將上蓋預留的6.5公頃綠地直接與城市道路對接,打造了一處全新概念的大型近鄰城市運動健身休閑場所。項目配套設施齊全、交通出行方便,不僅能夠滿足跑步和籃球、足球類球類運動等多種健身需求,剩余空間還被科學規劃改造成屋頂花園,周圍居民可以“推窗望綠”,實現了生產與生態在城市的同一空間“共生融合”,最大限度實現集約用地。古樓·悅動園在元旦開園當天便吸引眾多市民前來運動休閑,被譽為“家門口的運動空間”。
智慧賦能全面增強運管能力 傳統的污水處理廠經驗管理模式難以精準調控污水處理過程,導致資源浪費和運行成本增加。對此,廈門市政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焦智能化現代化水質凈化廠建設,通過技術創新和精細化信息化運管等手段,從智慧、低碳、安全等方面發力,創新研發水質凈化廠智慧運管平臺,構建數字化的工藝管理模型,推動水質凈化廠由“經驗管理”向“智能管理”轉型,實現水質凈化廠的節能降耗及低碳運行。
高崎水質凈化廠在智慧化水質凈化廠系統的藥劑投加決策、曝氣決策的應用與實際生產工藝需求相輔相成的不斷優化下,2024年實現主要水處理藥劑單耗、能耗等指標環比大幅度下降。通過智慧水廠巡檢模塊、智慧巡檢系統、廠區監控門禁系統三者相結合,打造出污水處理箱體上層花園、中層操作平臺、下層管廊的立體化安全管理平臺,不僅實現了全廠安全穩定生產,還保障了生產運行人員的人身安全,員工的安全感油然而生。
前埔水質凈化廠通過研發智能巡檢裝備技術與管理平臺替代人工巡檢,有效減少管理成本及碳排放,推動環境、社會、經濟效益有機統一,實現運維人員、水處理藥劑單耗、能耗環比大幅度下降。通過搭建全流程精細化控制系統,實現全數據化分析,實時掌控運管狀況,提升調控敏銳度與精細度。實際出水水質優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滿足《廈門市水污染物排放標準》C級排放限值,基本滿足《廈門市水污染物排放標準》A級。
科學論證提升常規水源替代率 近年來,城市人口激增與淡水資源緊缺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常規水源替代率不高,再生水回用率提升空間較大。對此,廈門市依托本地水質凈水廠成熟處理工藝及再生水配套管網體系,積極開展再生水資源化利用工作,當前已頗有成效,生態效益及經濟效益初步顯現。2024年,廈門市級水質凈化廠再生水回用量2.13億噸,回用率36.28%,超國家十部委指導意見25%的指標。
前埔水質凈化廠與高等院校合作,積極開展中水市政雜用方面課題研究,對福建沿海地區常見園林綠化植物中水澆灌的生長相關性及土壤變化趨勢影響進行評估,為再生水拓寬利用領域場景替代部分常規水源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廈門市秉持綠色低碳與可持續發展理念,高標準高質量打造“環境友好型、資源集約型、節能型、智慧型”水質凈化廠,推動污水處理設施從“地上”變“地下”,環境影響從“鄰避”變“鄰利”,生產運行從“經驗管理”變“智能管理”,有效破解城市污水處理廠用地緊張、鄰避等建設和運維難題,將城市污水處理發展的痛點轉化為亮點,為城市污水處理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推動了城市污水處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來源: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