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堅持“三水”統籌、突出“三個治污”,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進一步加強改革創新,推動全省水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成效。2024年,水生態環境質量創三個新優,即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同比上升0.7個百分點;好于Ⅱ類水體比例同比上升4.6個百分點;鄱陽湖總磷濃度同比下降8.5%。保持三個穩定,即長江干流10個斷面穩定保持Ⅱ類,贛江干流33個斷面穩定保持Ⅱ類,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
以“智治”賦能,強化高水平保護支撐 一是注重發揮科研成果在流域深度治理中的支撐作用。依托院士團隊開展鄱陽湖總磷污染源解析與成因課題研究,形成了鄱陽湖水生態環境基礎數據庫、鄱陽湖氮磷污染源解析研究報告等8項研究成果,為鄱陽湖總磷精準科學治理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撐。二是注重發揮頂層謀劃在流域治理攻堅中的引領作用。因地制宜實施鄱陽湖湖區、“五河”流域總磷控制與削減攻堅行動,集中力量、一體推進鄱陽湖分類治理。三是注重發揮水質監測在環境問題識別中的預警作用。多次組織鄱陽湖入湖排污口水質監測工作,推動鄱陽湖濱湖地區大力實施入湖排污口規范化建設項目,加快建立全天候監管的水質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體系。
以“智管”聚能,夯實全流域治理根基 一是推動監管方式向智能化轉型。全面推進市級飲用水水源地信息化建設,上饒市大坳水庫、贛州市第二水廠等市級飲用水水源地建成高空瞭望、電子圍欄、預警監測、水質綜合毒素生物預警等一體化智能監管體系。二是推動監督方式向數字化轉型。采取“遠程+現場”相結合的模式開展視頻檢查,線上查看現場、問詢水污染防治措施落實情況、實時進行水質快檢、反饋整改要求,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推動溯源排查向機動化轉型。前置風險防范措施,在飲用水水源地、化工園區下游開展特征因子預警監測,依據風險程度分類響應。
以“智建”擴能,提高現代化治理水平 一是人才隊伍方面。通過引進生物學相關人才,全省11個設區市均具備水生生物監測能力。二是設施設備方面。推動全省11個設區市水生態監測設備全面升級改造,目前均已配備浮游生物人工識別與自動識別監測所需全部設備,4家實驗室具備流量無人船航測能力。三是科技利器方面。開發了江西省水環境問題處理閉環管理系統,研發和集納數據采集、預測預警、污染溯源、輔助決策等多項功能,建立起水環境數字化管理業務體系。
來源:江西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