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城市易澇積水、雨污分流不到位的民生問題,2024年,我市實施宜春中心城區排水防澇能力提升工程,目前已新建、改造排水管網60公里,添置了每小時28萬立方米的移動排澇設備,完成23個易澇點、75個積水點改造,有效完善了城南和湖田片區排水體系,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列全省前茅。宜春中心城區排水防澇能力顯著提升。
2024年,我市將宜春中心城區排水防澇能力提升工程列為市政府十大民生實事項目之一,交由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和袁州區政府負責實施。受領這一任務后,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袁州區政府整合市、區兩級排水管理精干力量,組建工作專班,加快推進。市、區城管部門經全面排查后,建立了宜春中心城區易澇積水點、城南和湖田片區排水問題清單以及全市排水防澇應急設備需求清單,組織了多輪調研、多方論證,謀劃啟動了城南和湖田片區排水管網建設、南廟河清瀝江截污干管建設、城南片區及袁河上游排水防澇工程、宜春移動排澇能力提升等4個項目。同時,將工作任務細化分解,按照“項目化、時間表、責任人”要求,強化措施、壓實責任、扎實推進,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城南和湖田片區排水管網等項目建設,完善了中心城區排水體系。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強化管理,印發了《宜春市城市排水設施全過程管理實施意見》,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城市排水設施全過程管理,提高全市城市排水設施管理水平;及時修訂宜春中心城區防汛排澇應急預案,常態化抓好管網養護,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加強汛期巡查值守,2024年共出動2830人次、170余車次開展應急排澇,保障市民出行通暢;完成中心城區積水點改造,創新排澇信息化管理,實現在線監測預警、調度指揮、自動開閘泄洪、發布警示,提高了管網聯調聯排和排澇快速響應能力。位于化成路段的宜春實驗中學采取“工防+技防+人防+物防”的措施,完成了周邊管網工程改造,增設了監控技防系統。一旦出現積水超10分鐘的情況,系統便會發出預警。相關職能部門人員即快速到崗,利用強排設備消除積水。2024年,該路段未出現大積水。
去年以來,我市向上爭資2.2億元,完成了宜春中心城區3個排水管網項目建設。城南和湖田片區排水管網建設項目新建(改造)排水管網10.2公里,解決了怡欣小區、怡月小區等9個小區,鳳凰山、湖田等2個片區,湖田高速路口、海爾思路等9條路段的內澇積水和雨污混流問題。南廟河清瀝江截污干管建設項目鋪設了5.7公里污水干管,打通了宜春中心城區鐵路南北污水管網瓶頸,解決了清瀝江、南廟河2個臨時污水處理站點雨污混合水排入袁河的問題。城南片區及袁河上游排水防澇工程包含25個子項目,新建、改造49公里排水管網,解決了千年美麗小區旁紅綠燈路口等23處的內澇積水問題。
來源: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