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網,如同血脈,需要高效暢通、各行其道。
一座城市,既要“面子”,更要“里子”。2024年,荊州市迅速行動,全面啟動燃氣、供水、排水、綜合管廊等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底數進一步清晰,物聯感知裝置逐步覆蓋重點領域;全力以赴打好城市污水管網整治攻堅戰,以“查病、看病、治病”方式一體推進,系統化、科學化推進城市地下管網治理,把地下管網等“里子工程”打造成群眾放心的“良心工程”。
守安全護底線城市發展更有韌性
荊州大學城“城市大腦”項目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監測中心內,一塊巨大的電子屏幕上,荊州中心城區地下管網三維模型映入眼簾。在這里,水電及橋隧管網等城市體征指標一目了然。
“截至目前,平臺已監測到11起燃氣報警事件和1起供水泄漏報警事件。通過生命線工程的建設運維,報警事件均已得到及時有效處置。”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工作人員說。
能監測、會預警、快處置,城市生命線安全監管系統的作用日益凸顯。
但過去,城市水網氣網等管理中的問題,要么是相關部門在巡查中發現,要么是群眾發現后反映,出現突發事件后難以及時指揮調度,更無法高效防控。
2024年以來,我市認真落實住建部、省委省政府、省住建廳關于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的指示精神,迅速成立荊州市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領導小組,形成并建立“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省城市生命線公司(專業團隊)—權屬單位”三方聯動協調工作機制,科學制定《荊州市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實施方案》,一體化高位推進項目實施。
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風險管理、關口前移、資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建設原則,從城市整體安全運行的高度出發,融合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對我市復興大道1座高架橋、5公里供水管網、3436公里燃氣管網、1667公里排水管網進行在線化監測、動態化預警、同化處置,實現城市安全運行的整體監測、動態體檢、早期預警和高效應對,打造“五個一”樣板工程,創新“統一高效、指揮可靠、快速協同”的城市生命線安全管理和風險主動防控新模式。
查隱患分步驟城市“血管”更有活性
“抽,繼續抽,機器人現在還沒法下井。”施工人員使用清洗吸污車,對沙市區紅星路雨水排口片區地下排水管道里的污泥進行稀釋和抽排,為即將開展的“腸鏡”檢測做準備。
“這種檢測工具學名叫CCTV管道內窺視頻檢測機器人,是我們開展地下排水管網檢測的‘大功臣’。”中國電建技術人員介紹。
城市管網整治攻堅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2024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進,市區聯動、全員出戰,全力以赴打好城市污水管網整治攻堅戰。
打好城市污水管網整治攻堅戰,重在摸清家底。為了攻克管網頑疾,我市圍繞“源、網、廠、河、城”五個維度,采取網格化管理,將中心城區分為6個片區、67個區塊,利用QV、無人船等設備進行管網檢測,排查管網病灶。截至目前,共排查管網8162公里,發現市政管網混錯接點3264處、河湖水入侵市政管網18處、自來水管網漏損20處,擠出外水約3萬噸,降低了管網水位,提升了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城區管網排查全面完成。
同時,中心城區以雨水排口為單元,劃定199個治理分區,投入25.7億元,實施六大行動:
整治末端——對中心城區252個雨洪排口進行梳理、分類整治,對63個封閉不嚴的閘門進行改造,新建智能分流設施,確保河水不倒灌、污水不溢流,并減少雨天排放污水濃度總量。
整治中端——重點對西干渠片區、雷家垱片區的67條道路、2978處市政管網混錯接進行改造,補建管網5.5公里,恢復雨污管網功能。
整治前端——對全市1340個老舊小區、1086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實施雨污分流改造。
能力提升——新建一座4萬噸/日的雷家垱裝配式凈水站,啟動一座2.5萬噸/日的荊州新城污水處理廠建設,新建一處100畝的申聯污水處理廠尾水人工濕地。
河湖清淤——對荊襄內河、西干渠、豉湖渠、張李家淵等河湖進行底泥清淤,清淤約40萬方。
智慧賦能——對42座閘口、12個污水提升泵站、7座污水處理廠進行遠程監控,對城區7條主要河流實行實時監測,對荊沙河、荊襄內河、西干渠等重點河湖進行無人機巡河。
通過實施一系列管網整治項目,目前取得較好成效,污水處理廠進水BOD5濃度不斷提高,從57.79mg/L提升至75.31mg/L,同比提高30.32%;污水收集率從45.1%提升至70.1%,同比提高55.43%。
“我們將圍繞洪湖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和城市安全運行,全力以赴打好城市污水管網整治攻堅戰役,全面落實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實施,保障城市安全運行,打造宜居、韌性、智慧新城市格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盛勇說。
來源:荊州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