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三峽生態環境創新中心自主研制的樣機產品。(企業供圖)
地下排水管網系統作為城市的“靜脈”,其運行狀況關系著市民有序生活和城市正常運轉。12月26日,記者從重慶高新區獲悉,該區入駐企業,重慶市三峽生態環境技術創新中心有限公司(下稱“重慶三峽生態環境創新中心”)科研團隊日前研制出“非滿管高精度電磁流量計工程樣機”,可對地下排水管道流量進行精準監測并提高利用率,這項科技成果在投入示范應用后將實現國產化替代。
重慶三峽生態環境技術創新中心成立于2022年2月,是環保類科創型企業和市級高新技術企業,重點圍繞生態環境創新技術進行攻關研發,截至目前取得發明專利48項,實用新型專利55項,國際發明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1項。今年以來,企業自主研發的內支撐管道檢測機器人入選了本年度市級重大裝備首臺(套)應用推廣目錄,還有排水管道多通道自動采樣器、手持式激光液位計、浪涌式固液分離機等一系列自主創新產品完成預研并形成樣機,將在明年陸續投入應用。
“此次研制推出的電磁流量計產品,將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管道流量測量的準確性、穩定性及可靠性,為精準診斷發現排水管網的缺陷提供數據支撐。”重慶三峽生態環境技術創新中心科研團隊負責人表示,目前市場上測量排水管道的流量計產品不僅維護頻率高且準確度較低,而進口的排水管道電磁流量計則價格昂貴。
基于上述原因,重慶三峽生態環境技術創新中心決定自主研發這套非滿管流高精度電磁流量計產品。從去年以來,該企業科研團隊著手對非滿管流速流量項目課題進行攻關。1年多下來,研發團隊先后攻克管道局部擴徑、流場紊亂等難點,通過測定上千個檢測數據,最終在非滿管流量測定算法上實現突破。
“對比現有的流量計產品,我們的產品可以將非滿管流量的測量精度提高到3%以內。”重慶三峽生態環境技術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隨著樣機產品投入應用并進行后續調校,將逐步實現排水管道電磁流量計的國產化替代。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