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山東省滕州市微山湖紅荷濕地,蘆花飛雪,殘荷傲骨,鷺鳥戲水,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
近日,南四湖東平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推進會議在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召開,系統總結南四湖流域治理保護3年攻堅成效,研究部署南四湖東平湖流域下一步重點工作,以更高標準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確保完成南水北調水質保障目標任務。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侯翠榮在會上指出,南四湖、東平湖分別是山東省的第一大、第二大湖泊,也都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重要的調蓄湖泊和輸水通道。省直有關部門及流域各市要把這兩個流域的治理保護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扛牢“走在前、挑大梁”責任擔當,堅持“保水質”與“增顏值”并舉,一體推進“三水統籌”,著力提升湖泊治理保護精細化水平,全力打造南四湖東平湖治理保護“升級版”。
邁入“保水質、增顏值”并舉階段 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南四湖東平湖流域治理保護工作,成立南四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南四湖東平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小組。省人大常委會頒布實施《山東省南四湖保護條例》《山東省東平湖保護條例》,為流域治理保護提供有力保障。
山東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專員、一級巡視員羅輝告訴記者,《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實施以來,經過全省各級各部門歷時3年的共同努力,既定16項工作目標、6類21項重點任務、6項保障措施以及507個重點項目全部按期完成,流域環境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生態保護修復成效突出,流域水環境質量顯著提升,南四湖邁入了從“保水質”到“保水質、增顏值”并舉的新階段。
為推動南四湖東平湖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山東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水利、農業農村等部門編制實施《南四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及生態修復、水利等“1+5”規劃,科學引領流域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會同省生態環境廳牽頭強力推進“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南四湖流域內27個縣(市、區)在全省率先實現城市建成區整縣制雨污合流管網清零、黑臭水體動態清零,累計60%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農業農村廳、省畜牧局印發全省第一個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整治方案,打造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南四湖樣板”。
3年攻堅,流域水環境連創有監測以來最好水平 作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進入山東的第一站,棗莊市堅持“查測溯治管”,全市4433個入河湖排污(水)口全部完成溯源和整治,49個重點排污口實行標志牌標識、動態監測管理,做到“排入水體—入河排污口—排污管線—污染源”全鏈條管理,確保入河水質穩定達標。強化流域數字化高效監管,重點斷面建設水質指紋溯源系統,全市12條主要河流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17座,對47個工業企業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進行水質狀況實時監控。
為全力推進水污染防治攻堅,滕州市實施硫酸鹽、全鹽量、氟化物專項治理,3家煤礦投資1.1億元建設高鹽廢水處理設施。兩家企業投資3000余萬元建設氟化物治理設施。重點企業均實現達標排放,堅持“保水質、增顏值”一體推進。
在棗礦集團濱湖煤礦高鹽水除鹽應急處理項目現場,記者看到,一級超濾、納濾、二級反滲透、二級超濾、高壓反滲透、DTRO等處理裝置的一體化集裝箱設備一字排開,從預處理、多級膜法過濾濃縮再到MVR蒸發結晶,高鹽水就變成了白色的硫酸鈉結晶鹽。
山東環投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常桂斌對記者說:“濱湖煤礦高鹽水除鹽項目采用BOO模式,由我們公司自主投資2860余萬元建設運營,濱湖煤礦高鹽水應急處理能力為3000m3/d,處理后的礦井水水質顯著優于外排標準,解決了因高鹽水外排造成的土壤鹽漬化、流域水質礦化度高等環境問題。”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南四湖辦副主任傅軍介紹,3年攻堅以來,流域各市政府努力克服多方面難題,實施了總投資299.4億元的507個重點治污工程,大大提升了流域治理保護整體水平。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三年攻堅戰圓滿收官,流域水環境質量顯著提升,連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生物多樣性也得到有力保護。
2023年,南四湖流域36個國控斷面、南水北調東線13個國控斷面以及省轄39條入湖河流優良水體比例實現“三個100%”。在推動水質持續改善的同時,生物多樣性也得到有效保護,流域植物種類達656種、鳥類達314種,實現了水質改善與環境變美的雙贏。
聚焦黑臭水體返黑返臭等開展集中排查整治 南四湖東平湖流域治理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加強各方面溝通協調,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管發展、管生產、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要求,凝聚流域治理保護工作合力。持續鞏固提升工業污染防治成效,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全面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持續推進水生態保護修復,著力提升水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針對流域內化工、原料藥制造、造紙、冶金、電鍍、印染、食品加工等工業企業,要嚴格落實南四湖東平湖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及排污許可管理等有關要求;持續強化河湖水質超標隱患溯源排查整治,加強氮磷、硫酸鹽和氟化物排放控制和排放監管,推動工業園區治污水平再提升。
流域各市將認真落實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深化與江蘇徐州等市的聯防聯控機制,構建流域治理保護責任共擔、環境共治、生態效益共享的良性治理格局。聚焦黑臭水體返黑返臭以及管道滲漏、雨污混接等問題開展集中排查整治,統籌做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農業廢棄物回收利用、農田退水治理、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等工作。大力實施湖區水生植物綜合整治,持續開展南四湖東平湖流域菹草治理行動,降低植物腐爛對湖區水質影響,發揮好水質凈化生態效益。
下一步,山東省將深入推進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前謀劃落實南水北調東線后續工程思路舉措,精心編制水生態環境保護“十五五”規劃,奮力開創南四湖東平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面,全力打造流域治理保護山東樣板。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