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位于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的雙龍生態公園云盤唱晚景點頗為熱鬧;湖區孤島上,不時有白鷺、蒼鷺翩然起落;寧靜的湖面上,野鴨等水鳥自在游弋;三三兩兩的市民游客徜徉在湖邊景觀帶上,看鷺鳥起落、聽水聲潺潺,人鳥和諧,兩不相擾。
“自2021年起,這片湖泊區的鳥兒就慢慢多了起來,2023年達到高峰。多的時候,島上聚集了兩三百只鳥兒,有白鷺、蒼鷺以及各種叫不出名的鳥兒,成了公園的一道獨特風景。久而久之,大家習慣把這里叫作‘鳥島’。”雙龍生態公園保安隊長張和平說。
雙龍生態公園于2016年開工建設,2018年開園,是以谷地為主的下沉式公園,在建設過程中充分融入了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占地面積120公頃,總投資約12億元。由“云盤唱晚”、“虹橋飛渡”、“杉嶼水趣”、“林溪漫步”、“云谷穿越”、“柳灣小憩”、“雙龍云起”和“魚梁飛鷺”共8個景點組成。
“雙龍生態公園屬于城市公益性公園,位于航空港經濟區核心區中心位置,周邊有四五個居民區,自從對外開放后,成了雙龍人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雙龍生態公園負責人盧樹人說,自雙龍公園開園以來,平均每天有1000人左右來公園散步游玩。
雙龍生態公園依頭堡河、小碧河而建。可以說,頭堡河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這片湖區甚至整個公園的生態環境水平。
頭堡河是長江流域烏江水系南明河的一級支流,發源于龍里縣谷腳鎮坡腳,流經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小碧鄉、龍洞堡片區,最后于烏當區東風鎮長坡注入南明河,全長約48千米。其中,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區域內有22千米,匯入了小碧河、栗木山河、巫山河、三岔河、大龍灘河5條一級支流,穿洞河1條二級支流,其中從貓洞水庫汩汩流出的地下水,為頭堡河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保障了全年的生態流量。
頭堡河自東向西,流經經濟區10余個村,養育了代代村民,是雙龍經濟區名副其實的“母親河”。
45歲的王道康是經濟區首開紫郡社區居民委員會委員,從小居住在小碧鄉木頭村木頭寨,在頭堡河邊長大的他,見證了這條河的變化過程。
“小時候的頭堡河,其實是一條寬不過幾米的水溝,窄的地方我都能跳過去。”王道康說,后經清淤、拓寬、治污、圍湖,并在河道兩邊進行景觀提升后,整個頭堡河大變樣,不僅河道拓寬了,水質也不斷提升,魚種不斷恢復。
自2015年起,雙龍經濟區啟動以轄區內主干河流頭堡河為主的水環境綜合整治。經濟區生態環境局數據顯示,近10年來,經濟區累計投入42.6億元治理水環境,相繼建成了日處理污水能力5萬噸的龍洞堡污水處理廠和日處理5000噸的大坡污水處理廠,完成配套污水收集管網62.747千米,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的目標。
完成河道景觀提升19.59公里,完成河道清淤、防洪24.09公里等,在推動河湖保護中取得階段性成效;近5年來,雙龍經濟區河湖“四亂”問題逐年減少,水環境質量100%達標,水質穩定在地表水Ⅲ類及以上。
為大力推進河湖保護,經濟區構建起包括8名區級河長、10名鄉級河長、17名村級河長、1名民間河長、3名企業河長等在內的巡河護河“三支隊伍”河湖長體系,全面強化河長制,開創性地運用“政府河長+民間河長+企業河長”的方式開展巡河工作,做好常態化管護,全力維護好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生態環境,確保轄區河流的長治久清。
2023年8月,有關部門對頭堡河魚類資源進行現場調查,共鑒定出魚類5目38種,其中鯉形目種類最多,占總數的69.39%;其次是鱸形目,占總數的26.63%;剩余鲇形目占總數的2.33%、鳉形目占總數的0.36%、鮭形目占總數的1.29%,共分布浮游植物32種。
“水好、魚蝦多,鳥自然而然地就來了。這一切,緣自頭堡河水質的改善。”正在這里巡河的雙龍經濟區河長制辦公室工作人員黃興說,雙龍生態公園剛開園時,鳥兒并不多,隨著生態環境日趨變好,漸漸成了鳥類樂園。
不僅如此,在巡河期間,工作人員還在頭堡河里發現了甲魚和烏龜的身影。
“也許是氣候良好和食物豐富的緣故,一部分鷺鳥到了冬天都舍不得飛走,打霜下雪天都站在湖面碗蓮上覓食,已經成了這里的‘常住戶’了。”黃興說。
在大力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著力構建宜居生態空間的同時,近年來,經濟區一體化推進山水城市建設,著力將“生態紅利”轉化為“經濟優勢”,大力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讓好山好水不斷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把綠水青山化為市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讓經濟區的“母親河”不僅是一條景觀河,更是一條“經濟河”。
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生態環境局局長李曉飛表示,目前,雙龍經濟區正在著手為頭堡河申報“美麗幸福河湖”,擬從水安全、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文化、水管理、水經濟成效等角度,持續鞏固經濟區10年來的河湖治理成果,進一步推動河湖資源的永續利用,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需要。
來源:貴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