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路泵站中控室內,工作人員正在值班。
泵站對城市運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桂林城市發展至今,不少泵站設備存在故障老化、泵房滲水、墻體脫落等問題,在本次城市主干道短時積水點治理工程中,我市對14個泵站進行改造升級,實現30多個泵站聯網24小時監控,提升了地下雨污水排泄能力。
14個泵站迎來“翻新” 11月27日,在上海路雨水泵站,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地開展設備檢查工作。已有30多年泵站管理經驗的羅師傅介紹,他每天都要盯著電腦,觀察設備運行情況。
羅師傅介紹,上海路泵站建設于1993年,至今已有31年,期間有過兩次設備更換,平均使用壽命10年,由于已達到使用年限,雨水泵經常存在故障,維修費用較高。目前正在進行設備更換。
記者來到上海路雨水泵站,看到有3臺雨水泵,其中有1臺是全新的雨水泵,另外兩臺偶爾處于運行狀態。施工工人正在檢查設備情況,等候新澆筑的水泵基礎達到強度之后,即將通過行吊進行新水泵的安裝調試。
桂林排水工程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現在的設備更新換代很快,泵的使用壽命與運行時間、啟停機頻率緊密相關。雨水泵主要是將收集的雨水提升至市政雨水管道后排放至附近河流,防止城市內澇和其他水害。雨水泵不僅在下雨天運行,在地下水位上升時也會運行。
“每一個立交橋附近都有一個泵站,就是為了避免地下水上升把立交橋下穿道路給淹了,影響交通。”該工作人員介紹,上海路下穿的立交橋,位置較低,當地下水上升到一定的水位時,雨水泵就會自動抽水。
羅師傅介紹,當地下水位上升到3.5米時,就會有一臺水泵自動開機運行,進行抽水,通過市政管網把水排到南溪河。如果地下水位升到到4米時,就會有兩臺同時開機運行,最高峰時,就是3臺泵同時運行。
桂林排水工程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正在對上海路泵站等共計14個泵站進行設備更新。
軟硬件設施均“升級” 在本次泵站升級中,不僅有泵房的裝修改造,也有泵站設備更換,及中心控制室的軟件升級。桂林排水工程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一些泵站使用年限久,出現墻體脫落、瓷磚開裂、房屋滲水、墻壁發霉等情況,在本次的設備升級中也同步對泵房進行了裝修升級。11月27日,記者在上海路泵站看到,泵房外立面已經完成白色墻面的刷新。
據介紹,截至目前,有12個泵站改造的裝修項目已開工完成,包含穿山、福利路、北辰路、西站東路、西二環K12馬家埠、民族路、香江立交、萬福路、黑山、蘆笛路、上海路、三夾巷泵站。另外,還有甲山路下穿通道雨水泵站、桂青路雨水泵站即將開工。此外,本次14個泵站設備更新的設備正陸續到貨安裝中,本次設備更新后將大大提高城市排水能力,降低后期維修成本。
本次設備更換,擴容也成為了其中一個亮點。桂林排水工程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此次設備更換另外一個目的是加大水泵流量,加快消水速度,比如民族路泵站就是小泵換大泵,水泵原流量1320立方米/小時,功率48千瓦,更換的新水泵流量1760立方米/小時,功率75千瓦。
30多個泵站實現聯網 桂林排水工程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本次除了泵房裝修改造,設備更新,中控室正在進行監控系統的二次設計。本次設計完成后,原來中控室需要通過3臺電腦的3套系統完成對各個泵站的遠程控制,升級后將實現一臺電腦就可以完成原來3臺電腦的操作,達到高效管理的效果。
上海路雨水泵站的二樓是泵站管理所中心控制室,11月27日,3名工作人員通過互聯網正在對全市聯網的32個泵站進行實時監控。工作人員李女士介紹,中控室連接了每一個聯網的泵站,泵站的具體運行情況都會通過電腦傳輸到中控室,中控室的工作人員通過監測可以分析泵站的電流是否正常,是否出現泵站沒有開機無法自動抽水等故障。“我們每天要及時檢查各個泵站是否正常運行,如果出現故障要及時聯系維修人員進行維修,如污水泵出現堵渣等。出現故障泵站也會自動報警。”李女士說。
李女士回憶,泵站管理所中心控制室從2009年至今年年初已逐步實現從0到28個泵站聯網,經過本次升級改造,將實現32個泵站聯網。另外,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向外延伸,今年又新建了至少4個泵站,未來還將實現從32個泵站聯網到至少36個泵站的聯網。
桂林排水工程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本次設備改造升級,不僅可以提高城市排水能力,也將提升智能管理的效果,實現高效節能減排的作用。曾經每個泵站需要3-4個人的現場值守人員,通過泵站聯網24小時監控智能管理后,很多泵站可實現無人值守,只需要在中控室安排人員24小時值守管理即可。
來源:桂林生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