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北京排水集團在位于順義區的奧林匹克水上公園舉行2024年防汛應急演練,通過小、中、大型防汛單元實戰演練、陸地沖鋒舟組裝入水測試等多個項目,模擬城市防汛搶險應急救援。

距離北京正式進入汛期還有1個多月時間,北京排水集團正全面開展“清管行動”,目前已完成超40%的工作量,今年汛前還將完成3處積水點改造,提升道路排水能力。

“為了做好2024年防汛準備工作,我們開展了‘清管行動’,對約28萬個雨箅子、1400多公里管線進行排查清理,確保汛期排水設施正常、穩定運行。”北京排水集團防汛辦主任梁毅介紹,目前“清管行動”已經完成了超40%的工作量,其余部分將在汛前完成,“北京正式上汛是在6月1日,我們要求提前10天完成全部汛前準備工作,也就是5月20日我們集團就已經進入上汛狀態,這也是一直以來保留的傳統。”
此外,梁毅介紹,今年汛前還將完成科豐橋、望和橋、紅軍營鐵路橋這三處積水點位改造,提升道路排水能力,避免出現積滯水現象。以位于西南四環的科豐橋為例,梁毅告訴記者,由于原有規劃問題,這一點位附近原本的排水能力不足,“原來四環外側的雨水都要先進入四環內側再排出,現在我們新修建了一條長約近三公里的雨水方溝,將四環外側的雨水收集起來排走,提高雨水排出能力。”
“針對去年‘23·7’極端強降雨過程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我們也在持續關注,反思集團防汛預案中的短板,比如在極端降雨情況下,加強現場搶險人員和裝備的安全性等。”梁毅說,今年北排集團加強了對重要排水設施的隱患排查,比如對電纜溝進行封堵,在泵站配電室安裝防水擋板以提高設施的防汛防災能力等。

近年來,北京排水集團還大力建設數字化防汛搶險支撐系統,著力提升防汛指揮調度能力。
通過安裝雨量計、車載定位視頻、泵站運行等監測設備,健全數字采集,實現了對雨情、險情、設施運行、搶險作業等情況的實時監測。進行數字模型模擬,針對歷年積水點情況,對城市下凹橋、道路低點進行強降雨積水推演、管道排水能力評估,組織編制城市內澇風險點一張圖。同時,不斷完善防汛綜合指揮系統,形成搶險隊伍與再生水廠、排水管網協同聯動的防汛綜合調度機制。

今年,北京排水集團還將應用排水管網實時模擬調度系統,通過和氣象部門對接,將最新預報雨量與模型疊加,以便預判未來降雨情況和積滯水情況。“通過這套系統,可以對未來兩小時內的降雨量每10分鐘更新一次,預報推送給我們,結合這些數據形成管網排水模型,相當于每10分鐘預報一次可能出現積滯水的情況。”梁毅說。由于無法準確預測雨從哪里來、哪里會積水,因此以往的防汛布控經驗是,根據歷史上出現過積水的點位,提前布置防汛搶險單元,讓人等雨,“但是這樣效率還是相對比較低,通過新系統的應用,采取智能化的方式預判積水情況,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準確、高效布控。”梁毅表示,下一步,還將根據實際情況繼續修正模型,通過智慧化新技術提高防汛能力。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