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排污入?!庇媱澾M一步推進,而國際社會的不滿與質疑也在與日俱增。
據日媒報道,當地時間7月22日,負責日本核能安全監管工作的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正式批準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排污入海”計劃,并認為沒有安全性問題。
此后,福島核電站所屬的東京電力公司(下稱“東電”)將在獲得地方政府同意后開始全面建設核污水排放設施,排污計劃預計在2023年春季啟動。
外交部回應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當日例行記者會上說,中方對日本政府單方面決定向海洋排放福島核事故污染水表示嚴重關切和堅決反對,再次敦促日方切實履行應盡的國際義務,以科學、公開、透明、安全的方式處置核污染水,停止強推排海方案。

汪文斌指出,自去年4月日本政府作出錯誤決定以來,國際社會以及日本國內民眾的質疑和反對一直沒有停止。各方普遍關切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可能給太平洋沿岸國家造成的海洋環境、公眾健康等影響,并且就核污染水排海方案的正當性、日方數據的可靠性、凈化裝置的有效性、環境影響的不確定性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疑問。
他說,國際原子能機構成立技術工作組兩次赴日實地考察評估,迄未就日方的排海方案得出結論性意見,同時還提出諸多澄清要求和改進意見。中、俄兩國向日方提出了聯合技術問題單,迄未得到日方反饋。前不久,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和外長會議也就相關問題表達了嚴重關切。
汪文斌說,令人遺憾的是,日方始終對國際社會和國內民眾的正當關切和合理訴求置若罔聞,非但沒有同利益攸關方及有關國際機構進行充分、有意義的協商,反而一意孤行地推進排海管道建設和排海計劃審批工作。日方這種置各方關切于不顧、企圖制造既定事實的做法極其不負責任。
“我要重申,福島核污染水處置關乎全球海洋環境和環太平洋國家公眾健康,絕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中方再次敦促日方,切實履行應盡的國際義務,以科學、公開、透明、安全的方式處置核污染水,停止強推排海方案。”他說。
汪文斌強調,在與利益攸關方和相關國際機構充分協商并達成一致之前,日方不得擅自啟動核污染水排海。如果日方執意將自身私利凌駕于國際公共利益之上,執意要邁出危險的一步,必將為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付出代價,留下歷史污點。
東電被指“未經同意”提前開工
去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宣布將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染水,經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的處理后,排放入海。同時,日本政府及東電給出的時間表顯示,“排污入?!惫こ虒⒊掷m30年左右。

據日媒報道,在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宣布上述決定前,東電其實已在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破土動工”。根據東電近日發布的聲明,該公司已在福島第一核電站近海1公里附近,基本完成了將成為核污水“排放口”的海底挖掘施工。
據東電介紹,這一“排放口”為鋼筋混凝土制,長12米,寬9米,高約10米,已在核電站外制作完成。正式的設備施工開始后,施工人員將通過船運把“排放口”運至近海,沉入海底的挖掘處,在周圍用混凝土固定,最終與從核電站港灣附近開始挖掘的海底隧道終點相連。
對此,日媒質疑,建設海底隧道和放置“排放口”應在獲得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批準和當地政府同意后開工,但是東電認為,海底挖掘是無需批準的“環境建設”,故率先實施。
目前,東電網站上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福島第一核電站儲存的核污水已占總體儲存容積的96%,達130.78萬立方米,其中已通過ALPS方式處理的核污水占32%,待處理的核污水占68%。
福島民眾聯署反對核污水排海
自去年官宣“排污入海”的計劃后,一年來,隨著福島第一核電站“排污入?!钡挠媱澆粩嗤七M,不僅僅日本國內以漁業團體為代表的產業界強烈反對,國際社會對日本政府和東電的質疑也在加強。日媒認為,接下來東電公司的排放計劃能否獲得福島縣等地方政府的同意將成為焦點。
在日本國內,此前福島縣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日本農林水產省的數據顯示,在2011年前,福島當地的大米產量能進入日本47個都道府縣的前十位,平均約占日本農協主導的大米年出口量的3成。而福島地區的胡蘿卜、桃子等也都在日本相關品類農產品中占據4%~10%左右的份額。
但2011年的海嘯及核事故后,福島地區農產品的安全性屢遭外界質疑。在日本超市和菜市,所有農產品均會被打上產地標簽。福島縣產品不僅日本國內消費者談之色變,在國際市場,一度有54個國家和地區對日本產食品實施進口限制。
十多年來,福島縣當地的農產品團體一直為恢復福島縣農產品的市場而努力。在福島縣產業團體看來,日本政府“排污入海”的最終決定,對當地產業界的十多年來的努力是巨大的打擊。
今年的3月底,福島縣聯合同受影響的宮城縣民眾,向日本經濟產業省和東電遞交了一份由18萬人署名的反對核污水排海的請愿書。同時,在日媒對福島縣下屬的59個市町村議會的調查顯示,有七成反對排污入海的決定。而且,每月的13日,這些地方議會都會組織民眾反對日本政府和東電的決定。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大量放射性物質將對全球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產生深遠影響。
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化學家布塞斯勒(Ken Buesseler)指出,深海洋流流速即便再緩慢,也不免與其他海水產生交換。更關鍵的是,在日本要排放的核污染水里,絕不僅僅是氚一種放射性物質。東電此前表示,通過ALPS能把62種放射性核素凈化降到更低的濃度。但是,上述方式無法去除氚元素。
布塞斯勒曾在2020年于《科學》雜志上發表科研文章稱,需要對核廢水儲水箱中的許多放射性元素做更多研究工作,以了解將水箱中廢水釋放到海洋中的潛在風險。文章稱:“除了氚之外,處理后的廢水中殘留的放射性物質還包括碳14、鈷60和鍶90。這些殘留的同位素直到2018年才被發現,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降解,同時這些放射性物質對海底沉積物和魚類等海洋生物而言更容易吸收,這意味著這些物質對人類和環境可能會造成更長期的潛在危害,且比氚(的問題)更復雜?!?br />
日本筑波大學研究人員日前發布研究成果稱,已檢測到2011年福島核電站事故中流入海洋的放射性物質銫137抵達美國西海岸后部分北上。上述機構還預測,這些放射性物質經太平洋最北部的白令海,約7~8年后就能回流至日本東北沿岸。同時,在北冰洋也檢測到了源自福島核事故的銫137。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