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邢臺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出臺,明確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生態為民、生態利民、生態惠民原則,構建“一環雙區九走廊”生態格局,筑牢京津冀生態安全邢臺屏障。
據悉,“一環”,即:中心城區公園綠環。“雙區”,即:太行山生態涵養區和大陸澤生態涵養區。“九走廊”,即:依托洨河-北沙河、午河、泜河、李陽河-馬河、白馬河、牛尾河、七里河、澧河、老漳河重要河流及其沿線生態用地,打造的清潔健康、自然穩定、安全開放的河流生態走廊。邢臺市在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方面,重點對細顆粒物精細化管控、污染物總量控制、土壤地下水污染管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大運河邢臺段等重要河湖濕地治理修復等工作進行了明確和細化,圍繞市城區PM2.5年均濃度、地下水質量V類水比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等16項指標,集中攻克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規劃》提出,到2025年,邢臺市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在此基礎上,推進重點行業開展全流程清潔化、循環化、低碳化改造,實施電力、鋼鐵、建材等行業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降碳減污,打造多維度、全覆蓋的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推動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3%以上,空氣質量綜合排名穩定退出全國后十位,PM2.5年均濃度控制至40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67.8%。
《規劃》提出,推進地表水與地下水協同防治,以傍河型地下水飲用水源地為重點,防范受污染河段側滲和垂直補給對地下水造成污染,到2025年,地表水劣V類水體和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部消除,地下水質量V類水達到省要求。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鄉村水環境協同治理,把水環境治理由城鎮向農村地區延伸,到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5%。推進大運河邢臺段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到2025年,完成岸線修復,實現主干河道正常來水年份全線有水,水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規劃》還細化了國土綠化和物種多樣性保護措施,明確實施系統保護,著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服務功能穩步提升、環境風險得到有效防控、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加快形成。
來源:邢臺市全媒體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