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堅任務
深圳特區報2019年11月18日訊 到2020年,全面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的污染防治攻堅任務,全市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質量狀況走在全國前列。市人大常委會關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今天在本報全文公布施行,以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的形式明確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任務。
今年年底前全面消除黑臭水體
針對我市水污染治理、固廢處置等方面的突出短板,決定細化了我市防污治污各領域的任務。水環境污染防治方面,2019年底前,全面消除黑臭水體;2020年底前,堅決完成國家、省水污染防治考核目標和三年行動計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大氣環境污染防治方面,2019年PM2.5年均濃度穩定在26微克/立方米水平;2020年PM2.5年均濃度下降至25微克/立方米,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第二階段標準。
土壤環境污染防治方面,2020年底前,全市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受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5%。固體污染物防治方面,2020年底前,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90%以上,工業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和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率達到100%,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能力超過1500萬噸/年。
探索實施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制度
決定全面壓實污染防治的領導責任,要求各區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第一責任人。將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任務完成情況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
條例要求構建城市綠色發展新格局,探索實施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制度,構建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方法體系。據介紹, GEP是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相對應的、能夠衡量生態良好的統計與核算體系。用GEP來量化評估生態系統價值和綠色發展,是迫切改善當前生態環境、助推生態文明的一條現實路徑。
“全流域、一體化、全要素”治理
結合深圳特點,決定提出要推動水污染治理機制創新,加強對各流域“廠、網、河、站、池、泥”等要素的統一管理、調度和考核,實現全流域、一體化、全要素治理。
除了水清,還要岸美。決定提出高標準建設深圳“千里碧道”。加快在全市10個流域水系建設100個示范性公共空間節點,讓每一條碧道成為城市亮麗名片和市民休閑勝地。
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決定要求加強與香港、東莞、惠州等地在跨界河灣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合作,強化區域生態環境聯防共治。針對跨界河流域污染防治的特點,提出推動省人大常委會在水污染防治相關立法中,規范跨界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將跨界河流協同保護、協同治理納入法治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