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水河流域逐步恢復水體生態,營造岸綠景美、水文化融合的生態景觀。
6月下旬,南海間或高溫,間或暴雨,這是最考驗河涌水質的時候。近日,記者走訪里水,卻發現里水沿江西路水清岸綠,雨霧朦朧中自成一派風景。
里水河水質變好,是南海大力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一個縮影。
這是一場硬仗,更是一場持久戰。今年年初,南海提出“生態環境再造”,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人民群眾建設一個美麗南海成為推動生態環境再造的內在訴求。推進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強化廣佛跨界河流治理、穩步推進雨污分流工作……南海正在嘗試走一條制造業大區的生態之路,讓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河涌環境盡快回歸。
而即將出臺的《佛山市南海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0年)(下稱“方案”)也提出,2019年,國控、省控考核斷面達到水質目標;城市建成區2條黑臭水體實現長制久清;城鄉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65%。
“河長制
”精準治水
護好河里的水管好盛水的河
南海水系發達,河涌密布且錯綜交雜,粗放模式發展帶來的歷史欠賬為水環境治理埋下了禍根,想要徹底根治并不容易。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明確提出,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解決我國復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舉措。
抓住河長制湖長制,就抓住了治水的“牛鼻子”。而南海很早就在探索“河長制”,也是全國走得較早的城市之一。
早在2009年,佛山在汾江河流域15條河流實施河長責任制,禪城、南海兩區副區長任段長。2013年,南海開展了涌長制的探索。2015年,南海將河涌按所屬行政村分段,由行政村負責人任河涌分段的段長,進一步強化河涌治理責任。2017年,就在佛山市出臺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一個月后,南海召開了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暨水環境綜合治理會議。
此后,南海迅速構建起區、鎮(街道)、村(居)三級河長制組織體系,出臺了《區級河長會議制度(試行)》等配套制度,建立了佛山市南海區水環境綜合督導制度和成立河長制志愿服務隊等創新工作機制,組織各鎮街完成轄區內列入《佛山市南海區河湖河長名錄》的河湖“一河一策”實施方案的編制,推動河長制工作深入開展。
今年,南海將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的工作部署,并以河長制和網格化監管為依托,全面摸清排水戶、工業污染源和“散亂污”工業企業(場所)、禽畜及水產養殖、入河排污口等污染源底數并登記造冊、標上地圖,查明區域內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情況、重點工業源工業廢水收集處理情況及禽畜養殖糞污處理處置情況,形成工作臺賬并持續更新完善。
廣佛跨界河流整治
消除黑臭水體改善水環境質量
“幾年前,河涌黑臭,夏天味道更重,家里窗戶都不敢開,每次經過都要捂著鼻子快速通過。”家住里水河支涌之一團結涌附近的鄧先生說。這兩年,隨著廣佛跨界河涌整治工作、里水河流域整治工作的推進,團結涌的水質逐漸變好了,“水清澈了,臭味也消失了,魚兒也回來了,河涌邊新建了不少石凳子,老人家都喜歡去那里聊天。”
回顧廣佛跨界河涌整治歷史,也是梳理廣佛同城不斷深化的歷史。2013年,廣佛交界區域水污染被列為省掛牌督辦項目,廣佛兩市立即制定整治方案。2014年,廣佛兩市共同重點整治16條跨界河涌及相鄰河涌。2015年,省環保廳發文對廣佛交界區域水環境整治問題掛牌督辦正式摘牌。
整治步伐持續邁進,2017年至2019年,南海計劃投入67.6億元用于治理廣佛跨界流域,重點推進生活源、工業源、農業源、內生源、主干支涌、綜合管理措施等六大板塊實施。
在今年的佛山兩會上,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黃志豪提出,南海要大力推動廣佛跨界河涌治理,在2018年底已建設約1500公里污水管網的基礎上,今年再建300公里污水管網,至2020年共完成建設2000公里污水管網的目標,從根本上解決廣佛交界的污水治理問題。
新時期,廣佛同城要以更大的空間格局來看。為此,《方案》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廣佛跨界河流綜合整治,抓緊推進里水河、北村水系流域等重點流域的綜合治理工作。
同時,《方案》中也提出了目標,到2020年,劃定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的河流消除劣Ⅴ類水體,非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廣佛跨界主要河流水質達到省、市考核要求,市控考核斷面和82條重點整治河涌達標比例逐年提高。
1
目標是什么?
2019年
國控、省控考核斷面達到省考核水質目標;城市建成區2條黑臭水體實現長制久清;城鄉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65%。
2020年
劃定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的河流消除劣Ⅴ類水體,非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廣佛跨界主要河流水質達到省、市考核要求,市控考核斷面和82條重點整治河涌達標比例逐年提高。
2
重點任務有哪些?
建立健全并持續更新完善各類水污染源臺賬
推進重點流域綜合整治
全域治理生活污染源
強化工業源治理
嚴格整治農業源
削減內生源,強化生態補水
依法清理入河排污口
推進河湖管理范圍劃定
3
部分重點任務何時完成?
●里水河流域治理項目——力爭大部分工程在2019年內啟動建設,主要項目到2020年完工
●2019年新增300公里污水管網建設
●2019年第四季度動工建設一批“截污到戶、雨污分流”示范村并于2020年3月底前完成;2020年底完成城鄉黑臭水體所涉及自然村的雨污分流工作;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截污到戶、雨污分流”工作。
●2019年完成新建86個合計約14710噸/日的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2019年底前完成村級工業區“一村一策”環境整治提升工作●2020年12月,全區所有河涌、湖庫的入河湖排污口完成整治和立標管理工作
4
如何保障?
“一把手”親自抓,細化落實水環境整治任務;
加大對截污管網建設工作的資金支持,加快推動全區生活污水實現全收集、全處理
對水污染防治嚴格考核問責;
加強媒體聯動,暢通投訴渠道,落實有獎舉報制度
重點流域綜合治理南海大手筆投入見成效
夏日炎炎,里水鎮義和村的老人喜歡聚集在團結涌邊閑聊,這里有樹蔭,有新建的石凳,河涌黑臭問題已大為改善,成了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團結涌是里水河的支涌之一,得益于里水河流域治理項目的推進,包括團結涌在內的110條河涌正在改變。
為各片區定制綜合治理方案
里水河是里水鎮的母親河,流域面積66平方公里,包括110條內河涌,但后來在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過程中,里水河流域受到了嚴重污染。
母親河“生病”后,為改善水質,里水鎮通過推進污水處理廠、截污管網建設,取得一定成效,但里水河水質未能穩定達標。如何才能“根治”水污染?南海對里水河流域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去年6月啟動全區首個流域綜合治理項目——里水河流域治理項目,探索以“一盤棋”思路統籌開展流域綜合治理。
里水河流域治理項目建設單位、佛山市南海區藍灣水環境投資建設有限公司負責人易慧鵬介紹,該項目結合里水河流域河涌分布特點,將110條河涌劃分為七個片區,協同運用控源、截污、清淤、活水、生態、景觀、智慧運維、水文化展示等治理措施,為各片區定制綜合治理方案。
該項目總投資21.5億元,包括177個子項目,由區鎮兩級財政出資推進,目前已完成了80%的勘察設計工作,已有56個項目開工,已完成19個項目。
“控源和截污為項目治理工程的重中之重,涉及污染源控制及截污管網的投資達到10.6億元,占比約50%。”易慧鵬說,他們通過干管完善及截污管網工程、布設真空收集系統、建設調蓄池等工程,提升控源截污覆蓋面、精準度。
打好了“底子”,再利用水動力工程逐步恢復水體生態基流,探索河涌分類實施的清淤方案,營造岸綠景美、水文化融合的生態景觀,提升群眾美好生活的“獲得感”。
里水河流域水質同比改善17%
“近年來,里水圍繞水做文章,賽龍舟、水上花市等品牌特色活動都離不開水,水質不好可不行。”易慧鵬說,推進里水河流域治理項目,可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環保部門數據顯示,2018年里水河污染指數為1.12,同比下降5.5%,除氨氮、總磷外的其他監測指標均達到V類水質標準。2019年1月~4月均值顯示,里水河流域水質同比改善17%。
流域水質的改善,只是里水河流域治理項目的目標之一。根據南海區里水河流域治理項目實施方案,該項目還可全面提升流域現有排水防澇能力。
同時,通過發揮城市水系綜合服務功能,挖掘城市水系水文化,樹立里水的城市形象及城市品牌。濕地公園、濱水公園等工程的建成,還會帶動土地增值。
啟動北村水系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
北村水系流域是南海區廣佛跨界區域的重要水系,橫跨獅山、里水、大瀝三鎮,內有雅瑤水道、大范河等32條主(支)干河涌和228條支毛涌,但流域工業和生活污水未經處理排放等問題已影響了流域內居民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
為此,南海啟動了北村水系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可研的工作,可研報告已通過專家評審。根據報告,該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6類工程,分別是排水防澇工程、水環境改善工程、活水工程、水生態修復工程、水景觀與水文化工程和智慧水務工程,項目靜態總投資約78.77億元,計劃年內啟動。通過以排水防澇和水環境改善為主,兼顧水生態修復、水景觀和水文化打造、智慧水務提升等,最終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流域綜合治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