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近日出臺《武漢市水污染防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有針對性地劃定了11個水污染控制單元,并提出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近期和遠景目標。這一舉措旨在全面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系統性。
根據《規劃》,到2020年,武漢市主要河流30個常規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90%以上,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81.8%以上,通順河、府河(跨市域河流)入江斷面水質不低于入境斷面水質,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和中心城區劣Ⅴ類湖泊;到2030年,主要河流30個常規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0.9%以上,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和劣Ⅴ類湖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水質級別保持穩定。
根據《規劃》,武漢以“四個統籌”謀劃科學治水藍圖。
一是統籌局部與總體改善,實施精細單元管理。按照《規劃》,在全市主要水體劃定水污染控制單元,對于控制單元精準計算環境容量、污染物類型,科學研判各控制單元分階段管控的重點任務;對水體整體則強化水質改善目標核心,深化容量總量管控要求,到2020年,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和總氮入河(湖)量分別控制在每年39.7萬噸、1.81萬噸、0.23萬噸、1.81萬噸以內,到2030年,繼續壓減至每年34.5萬噸、1.58萬噸、0.22萬噸、1.58萬噸以內。
二是統籌治水與岸線管控,優化空間發展格局。在全市行政分區和流域環境功能分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管控細則,嚴格重點區域流域工業準入,確保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只減不增”。將“水”“岸”有機統籌進行管理,完善水域岸線管控機制,進一步集約優化岸線資源利用,嚴禁在長江干線及支流岸線1公里內新建重化工及造紙行業項目。同時,將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體系納入產業準入規范,建立負面清單,嚴格實行“減量置換”,切實從源頭上把污染防控落到實處。
三是統籌近謀與遠景規劃,著力完善基礎設施。按照《規劃》,一方面,要從工業、農業、城市面源、船舶等主要污染源著手,進一步健全工業企業在線監控和網格化監管,全面防控畜禽、水產養殖等農業面源污染,推動開展城市雨水資源化利用和建成區餐飲、汽車等服務行業廢水收集處理,大力開展船舶、港口等污染防治。
另一方面,《規劃》還提出,著力推進工程減排,到2020年底之前,中心城區污水收集管網完善率達到90%以上,新城區建成區污水管網完善率達到80%以上,全市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全市11個控制單元等重點區域內污水處理廠應完成提標改造,出水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
四是統籌人防與技防建設,提升環保信息化水平。《規劃》明確“設立環境監察派出機構”,加強環境監察能力建設;整合河流、湖泊水質監測數據、污染源在線監測數據等,形成全市水環境質量監測“一張網”,實現主要水體水質與主要污染物通量實時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