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水浸街”難題將大大緩解。記者獲悉,為了從源頭治愈“水污染”頑疾,提高城鎮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和雨污分流比例,完成截污管網“最后一公里”建設,東莞近日出臺了《東莞市雨污分流工作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雨污分流改造將形成兩套清晰的雨污水市政管網系統,確保“雨水入河、污水入廠”。
形成雨污分流兩套系統
為了從源頭上治愈“水污染”頑疾,提高城鎮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和雨污分流比例,完成截污管網“最后一公里”建設,東莞近日制定出臺了《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明確,排水戶的雨污水分別接入到相應的市政管網,確保污水不進雨水管,雨水不進污水管,達到污水應收盡收、雨水不積澇成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雨污分流兩套系統,確保“雨水入河、污水入廠”。
《實施方案》要求,各鎮街(園區)需邀請具有相應資質的技術單位,對本鎮街的地下排水系統(市政道路部分)進行摸查分析,編制雨水專項規劃系統圖(修編)、污水專項系統圖(修編)、排水分區規劃圖(修編)、近期需完善管網工作計劃等文件。
此外,按照先總口(末端)截污,再推進雨污分流的總體原則,根據摸查及專項規劃的情況,盡快補充市政道路缺漏的次支管網建設,完成截污管網“最后一公里”建設。同時,針對排水管(渠)的破損和錯接漏接情況,盡快修復完善,使排水系統通暢。
今年6月前完成兩套管網系統摸底
《實施方案》根據東莞排水戶的性質和現狀,就住宅小區、公共建筑、工業園區、城中村(含出租屋)和農村村莊五類情況提出改造思路,并制定《東莞市雨污分流技術指引》及《東莞市雨污分流工作實施步驟》,全面指導鎮街(園區)分類開展雨污分流系統建設。
《實施方案》還明確了時間節點。其中,今年6月前,各鎮街(園區)需完成轄區內市政雨水、污水兩套管網系統的現狀摸底、排水分區和規劃修編工作,建立排水信息清單,制定管網建設工作計劃,形成正式的圖文資料。
今年年底前,完成排污量較大的排水小區(住宅小區、公建、工業區等)與市政管網的接駁工作,排水小區雨污水排水總口應分別接入至市政雨水、污水管網;有條件的鎮街(園區)可同步實施內部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其他排水小區按改造工作的輕重緩急和難易程度逐步完善雨污分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