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水利廳公布《2008年度水資源公報》,報告顯示2008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597.7毫米,其中福州年供水總量和年用水量最多,廈門最少。
另外,水質監(jiān)測評價成果表明,2008年全省主要江河總體水質狀況同上年相比略有下降,全省污染河長為495公里,其中閩江污染河長為94公里。
福州用水量最多
全省2008年平均降水量1597.7毫米,比上年偏多3.0%。年降水量最大的是莆田市,為1791.3毫米;最小的是三明市,為1481.6毫米。
受氣候和地形影響,福建省降水空間分布不均勻。降水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區(qū)有邵武至武夷山、平和至云霄、同安北部至安溪、仙游至莆田北部、羅源北部至周寧及福鼎至柘榮的山區(qū)。年降水量小于1300毫米的降水低值區(qū),主要分布在詔安至平潭沿海一帶,古田、南平、尤溪一帶和永安、漳平一帶。
南平市的地表水及地下水資源量最多,而最少的是廈門。
全省2008年供水總量為198.04億立方米。福州市供水量最大,為33.21億立方米;廈門市供水量最小,為6.24億立方米。全省年用水總量為198.04億立方米。福州市用水量最多,達33.21億立方米;廈門市用水量最少,為6.24億立方米。
閩江水質略有下降
水文部門對全省7個水系69個斷面的水質監(jiān)測評價成果表明,2008年全省主要江河總體水質狀況同上年相比略有下降。2583公里評價河長中,水質符合和優(yōu)于Ⅲ類水的河長為2088公里,污染(Ⅳ、Ⅴ類和劣Ⅴ類)河長為495公里,占19.16%,與上年相比增加了1.82%。水體的主要超標項目為氨氮、溶解氧、總磷、揮發(fā)酚、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錳酸鹽指數(shù)等。
其中閩江水質狀況與上年相比略有下降。符合和優(yōu)于Ⅲ類水的河長為1213公里,占評價河長的92.81%;污染河長為94公里,占7.19%,比上年增加了2.14%。污染主要分布在支流大樟溪鳳洋段和閩江下游鰲峰洲、魁岐、馬尾、螺洲河段,主要超標項目為氨氮、揮發(fā)酚、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總磷。
鰲峰洲水質較差
全省九個設區(qū)市15個主要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中(1個為地下水),水質較好的有龍巖的北門水廠水源地和寧德的金涵水庫,這2個水源地的年測次達標率均為100%。
水質較差的是福州的閩江北港的鰲峰洲、漳洲九龍江北溪的鰲浦、泉州晉江北渠的北峰和東湖橋4個供水水源地,主要超標項目為糞大腸菌群、氨氮、溶解氧、鐵和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