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在岳麓山的山澗里嬉水,天然氧吧岳麓山是許多人愛去的地方。長沙將用三年時間,讓環境質量處于中部城市領先水平。圖/記者殷建軍)
措施:投入110億元,治理369個污染項目
目標:2010年,環境質量領先中部城市
范圍:6個方面為整治重點
紅網10月20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周華平 趙晶 實習生 劉平)生活垃圾把河道堆成了白色,工業廢水把江水染成了彩色,工業廢渣在侵蝕著家園……10月17日上午,一幕幕觸目驚心的污染鏡頭中,拉開了長沙市環保大會的大幕。大會結束,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劍飛特意召開媒體座談會,并邀請記者作為《長沙市環境保護三年行動計劃》的輿論監督員。
會議前先看環境污染短片
一年一度的長沙市環保大會開場,與往年不同——會議第一項議程是環保片《顫抖的家園》。鏡頭直指長沙環境污染,一組組數據讓污染呈現在面前。影片結束,會場出現了幾秒鐘的沉靜。
“今天我是第三次看這部片子,每看一次都會感到震撼。”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劍飛語氣沉重。他送給與會者每人兩本書《寂靜的春天》和《只有一個地球》,強烈推薦大家進行詳讀。長沙市委常委、副市長徐湘平指出,環保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未來環境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長株潭被確定為全國“兩型社會”試驗區,不但要在改善生態環境上有新的進展,而且還要在全國率先一步創造經驗。但目前長沙發展方式轉變緩慢,環境保護欠賬太多,基礎工作相對薄弱,實現減排目標有一定困難。
三年內環境質量領先中部城市
面對重重困難,未來三年,長沙市環保將何去何從?一份經過10個月調查研究制定的行動計劃作了一個全面回答。
長沙將用三年時間(2008-2010年),實現城市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100%,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0%以上,城市區域環境噪聲達標率達到100%,城鎮固體廢物處置率達到100%,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達到70%,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增至10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8%,公眾對環境的滿意率達到90%以上;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在2005年基礎上削減17%、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在2005年基礎上削減19%的目標任務。到2010年,環境質量處于中部城市領先水平。
110億元治理369個污染項目
《行動計劃》從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水、氣、聲、渣、生態五大環境領域入手,重點解決369個污染治理項目,需要投入110多億元。
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投入的重點將放在6個方面: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提質改造、工業污染源治理、流域區域環境綜合整治、農村面源污染控制、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社會成員環境意識和責任感的養成等。完成11個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以及配套管網建設,并提高污水處理排放標準;在40%的鄉鎮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成覆蓋104個中心集鎮的垃圾轉運站和垃圾處置站;建設城市生活垃圾分選處置中心、城市污水處理污泥處置中心等。提高工業園污水集中處理率,使之達到80%以上;對76家造紙企業提質擴規整治、關閉50家小造紙企業;對24家化工、制革、印染、建材等污染嚴重的企業實施停產治理、限期治理和搬遷;建設工業園區固體廢棄物處置中心、危險廢物及醫療廢物處置中心、電子廢物處置中心等。對湘江長沙段及其流域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實施全面截污,對養殖20頭豬以上的養殖場(戶)全面進行污染治理。強化揚塵污染控制,使降塵產生量每年削減10%;對市級以上自然生態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進行生態環境整治;加強生態示范工程建設,建設生態防護林及公共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