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內行業信息 | 國外行業信息 | 國內政策 | 行業技術 | 企業動態 | 展會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政策 > 安徽省委省政府出臺擴大內需意見 15措施6要求
    安徽省委省政府出臺擴大內需意見 15措施6要求
    發布日期:2009/1/14 13:59:19
    為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的通知》(中發〔2008〕18號,以下簡稱《通知》)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省委、省政府決定加大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快交通樞紐、農業水利、生態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自主創新、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工程建設,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年內抓緊開工建設一批重大項目,確保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00億元;2009年統籌投入各類財政性資金1400億元,安排重點項目投資3000億元,力爭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000億元以上;2010年統籌投入各類財政性資金1600億元,安排重點項目投資4000億元,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1000億元。 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主要措施

      (一)加快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到2010年,共安排投資920億元,建設綜合交通體系。年內安排投資25億元,開工建設南京至安慶城際鐵路,合肥至蚌埠客運專線,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合肥新機場遷建,蕪申運河航道整治,蘄縣船閘,以及裕溪口復線船閘等項目;力爭開工建設黃山至祁門等4條高速公路;建成巢湖港巢城港區一期工程,以及銅陵件雜貨碼頭改擴建工程等項目。2009年,安排投資370億元,加快京滬高速鐵路安徽段等工程建設進度,開工建設宿州至淮安鐵路,阜陽至六安鐵路,合肥鐵路樞紐南環線,漯阜鐵路復線電氣化,合肥至西安鐵路(安徽段)復線電氣化,阜陽至新蔡等5條高速公路(段),望(江)東(至)長江公路大橋,池州九華山機場,以及阜陽船閘等項目;建成六安—潛山、六安—武漢、阜陽—周集等高速公路,以及合肥港綜合碼頭。當年新增高速公路240公里,新改建國省道1000公里、農村公路1萬公里以上。

      (二)加快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設。到2010年,共安排投資2350億元,建設能源原材料基地。年內安排投資162億元,2009年安排投資1298億元。建設朱集東煤礦等6對礦井及選煤廠、銅陵電廠等6大電廠擴建工程及農村電網、城市電網、輸變電工程等項目。煤礦建設規模1750萬噸、電廠開工460萬千瓦。大力發展生物質、風能等新能源,推進核電、中國鋁業合肥節能環保電解鋁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發展優質金屬材料、水泥及非金屬優質材料、煤化工業,重點實施馬鋼環保搬遷暨結構調整、海螺集團3條日產1.2萬噸新型干法水泥、長江鋼鐵等企業壓小上大、滁州硅產業、池州超細微粉、銅陵有色集團海外礦山、淮北礦業集團鹽化、安慶石化煉化一體化、淮化60萬噸甲醇、合肥鹽化、上海華誼(無為)化工基地等項目。

      (三)加快現代制造業基地建設。到2010年,共安排重點技術改造投資1300億元,建設現代制造業基地。年內安排重點技術改造項目投資100億元,2009年安排500億元,重點實施奇瑞汽車關鍵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車、江淮中重型載貨汽車、華菱重卡、叉車集團叉車液壓件,安慶船用中速柴油機三期,合肥熔安動力船用低速柴油機,以及華茂高檔紡織品升級改造等項目;大力推進美的榮事達冰洗產業園、合鍛工業園、美菱高新產業園、合肥航空產業園等項目建設。繼續做好重大工業項目的前期及儲備工作,大力推進船舶制造,工程機械,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以及礦山、環保、節能、冶金、玻璃、水泥等裝備制造業發展。

      (四)加快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到2010年,共安排投資390億元,建設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糧食生產基地。一是大力推進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建設,實施新增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支持發展畜牧水產養殖業和菜籃子工程,實施農業產業化“532”提升行動,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平;大力加強動植物防疫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農業科技推廣體系、農機裝備服務體系、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和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建設;強化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改造,投資31億元實施土地開發復墾整理工程,新增耕地4萬畝。二是加大水利工程和農田基本建設力度,年內安排投資15.6億元,2009年、2010年共安排投資180億元,加快在建治淮骨干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大中型灌區和大型排澇泵站技改等重點工程建設進度,開工實施治淮新三項和長江河段、巢湖、水陽江、滁河防洪治理等工程,大力推進引江濟巢、引江濟淮、下滸山水庫及一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建設。三是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到2010年,共安排投資130億元,建設農村公路3萬公里,基本完成全省“村村通”工程建設任務;繼續加大對農村沼氣、農村飲水安全、農村改廁、農村清潔、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新農村千村百鎮示范、扶貧開發等工程的投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五)加快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建設。到2010年,共安排投資500億元,其中2009年安排投資200億元,全力推進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一是加快推進合肥京東方TFT—LCD六代線、普樂1000兆瓦非晶硅太陽能電池、淮南煤礦瓦斯開采與綜合利用等重大高新項目建設;二是開工建設合肥樂凱平板顯示器材用光學聚酯薄膜等12項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三是繼續推進合肥電子信息、蕪湖汽車電子產業園、合力工業園、銅陵電子材料、亳州現代中藥、公共安全等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園區)建設;四是完善省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服務中心,建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0個、重點(工程)實驗室30個和企業技術中心100個,建設30萬平方米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加速器。

      (六)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到2010年,共安排投資320億元,發展現代服務業。年內安排投資5億元,開工建設華夏世貿廣場暨物流綜合基地、徽商物流中心、馬鞍山長運物流港等項目;2009年安排投資38億元,實施一批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改造、放心肉服務體系、省直屬冷庫、新農村商網、蕪湖港煤炭儲配庫等建設項目;大力推進蕪湖方特未來世界、合肥動漫基地等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年內安排投資10億元,2009年安排投資110億元,加強旅游產品開發、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培育我省與韓國、日本等重點旅游航線,推進旅游產品結構調整和旅游業轉型升級。#p#分頁標題#e#

      (七)加快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到2010年,共安排投資960億元,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和重點流域水環境治理項目。2009年安排投資420億元,建設(包括續建)一批國家十大重點節能工程與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加快市、縣污水處理設施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到2010年,所有市、縣建成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覆蓋所有市、縣;推進長江、淮河、巢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以及工業污染治理、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環保監測監察能力設施等項目建設;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兩淮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

      (八)加大對企業支持力度。全面落實國家實施增值稅轉型、取消商業銀行信貸規模限制等政策,大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推動企業轉型升級。認真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若干意見》(皖政〔2008〕89號)要求,通過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政府財政性資金支持、擔保支持等,努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扶持“專精特新”、成長性好、技術含量高的中小企業加快發展。認真研究擴大內需帶來的商機,全面開展各種促銷活動,擴大地產品消費需求,大力提高產銷率。加強對企業的服務,繼續開展重點企業對口幫扶工作,加大對扭虧增盈重點企業的支持。統一取消和停征11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

      (九)加大出口支持力度。省財政增加安排外貿促進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出口品牌建設和產品國際認證,提高出口信用保險保費補貼標準,開展出口產品研發,建立境外售后服務體系,以及搭建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強化出口產業集群和出口基地建設,支持合肥、蕪湖兩個國家級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蚌埠國家級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安徽服務外包產業園建設;鼓勵在省外出口的產品、設備從省內出口。省財政增加安排“走出去”專項資金,用于對外投資合作、總承攬承包工程單位的獎勵,支持其帶動我省機械設備等出口及勞務輸出。加快滁州、池州、淮北、宣城、六安等市的海關、檢驗檢疫機構建設,服務于開放型經濟發展。

      (十)加大承接產業轉移支持力度。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區域分工與合作,認真研究國內外特別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產業、企業發展動態,充分發揮我省潛在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承接“兩個轉移”,吸引國際國內資本和優勢企業落戶安徽。大力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和合肥、蚌埠、安慶三個國家級中部地區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建設,提升現有園區建設水平,打造承接產業轉移良好平臺。采取“一項一議、一企一策”的辦法,對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有潛力和后勁的項目,給予特殊政策,支持和引導民間資本投向我省優勢產業。

      (十一)加大創業就業支持力度。一是全面落實積極就業政策,安排財政專項資金,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崗位補貼、社保補貼、稅收優惠等,鼓勵和支持企業更多地吸納、安置勞動者就業,為符合條件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及時給予提供貸款擔保和貼息。二是大力開展以創業帶就業活動,安排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就業創業園區和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建設;成立創業服務指導中心,提供“一站式、一條龍”創業服務;組織開展以“創崗位、穩就業”為主題的城鄉就業百日幫扶、就業新起點等專項援助活動;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為“零就業家庭”、“零轉移農戶”提供再就業、再轉移服務。三是全力以赴做好返鄉農民工就業工作,及時掌握農民工動態,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引導就近就業和創業就業,并廣泛搜集就業信息,強化就業服務,繼續推進勞務輸出。四是關注畢業大學生就業工作,擴大“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等崗位設置,引導人才向農村流動。五是加快實施技工院校、農民工技能培訓實訓基地、人力資源市場、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和街道、鄉鎮、社區就業保障服務站所建設,全面提高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社會保障服務能力。

      (十二)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支持力度。抓住央行取消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限制的契機,力爭今年末新增各項貸款1100億元,全力爭取各銀行總行加大對我省的信貸支持,擴大有效信貸投放。綜合運用銀團貸款、財政補貼、利率優惠等多種方式,加大對全省重大項目、重點企業、技術改造、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安居工程以及住房、省產汽車消費等信貸支持。強化對“三農”和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發揮中小企業擔保基金、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和合蕪蚌試驗區風險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貸款力度。拓寬直接融資渠道,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探索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大力發展金融產業,整合金融資源,吸引國內外創業投資機構、產業投資機構來皖投資合作。切實改進金融服務,健全完善政府、銀行、企業之間的聯系機制,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十三)加快教育、醫療衛生和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到2010年,共安排投資445億元,其中年內安排投資52億元,2009年安排投資211億元。一是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快實施農村初中校舍改造、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特殊教育學校、普通高校基礎能力、高等教育質量等重大工程,逐步實行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免費政策,逐步化解高校建設性負債,實施教育服務平臺建設。二是加快基層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公共衛生機構、中醫藥臨床基地和中醫院建設,實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政策。三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農民體育健身等農村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省方志館等一批重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四是統籌其他各類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

      (十四)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到2010年,共安排投資289億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其中年內安排投資34億元,2009年安排投資132億元。一是加快廉租住房建設,年內安排新開工建設100萬平方米,2009年安排150萬平方米,2010年安排170萬平方米;二是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明后兩年啟動低保戶和一般困難戶危房改造158萬間;三是推進淮南、淮北礦業集團棚戶區改造287萬平方米;四是啟動淮河流域行蓄洪區及干支流低洼地移民遷建和建設保莊圩工作;五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引導開發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加快發展二手房市場和住房租賃市場,加快城鎮棚戶區、危舊房改造,滿足多層次的住房消費需求。#p#分頁標題#e#

      (十五)加快民生工程建設,切實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農民和城鄉低收入群體收入。繼續強力推進18項民生工程,在此基礎上,圍繞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本著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充實調整一批民生工程。2009年先期增加農村文化惠民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政策性農業保險、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新型農民培訓工程、重度殘疾人生活救助、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等項目,中央和省市縣各級財政將投入210億元以上。努力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加大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嚴格執行國家糧食最低收購保護價制度,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購買農機(具)補貼等標準,積極實施家電下鄉工程;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公務員津補貼政策,根據經濟發展和物價增長情況,適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城鎮職工特別是低收入職工收入水平;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實現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完善撫恤補助經費增長機制,提高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完善和落實對低收入群體的補助辦法,逐年適當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標準。

      二、工作要求

      有效應對世界經濟金融危機的沖擊,促進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關鍵在于抓好中央和省有關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一)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中央精神。各地各部門要認真學習吃透中央《通知》精神,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國家擴大內需措施的著力點和總體要求,認真分析世界經濟金融危機對我省造成的負面影響,準確把握國家政策重大調整為我省帶來的難得機遇,審時度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結合各自實際研究制定貫徹落實措施,按照“快、重、準、實”的要求,只爭朝夕、爭分奪秒,抓緊啟動各項具體工作,爭取國家更多的支持,爭取社會更大投資,努力保持我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二)切實加大項目工作力度。迅速組織實施好第一批中央補助的項目,進一步簡化資金撥付程序,保證國家資金按時撥付到位,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對已經批準開工的項目,要逐個排出實施方案和開工時間,明確牽頭領導和部門,力爭年底前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要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機遇,重點圍繞“四加快一提高”的投資導向,抓緊組織編報一批打基礎、管長遠、增后勁的項目。省、市、縣和企業各層面都要有專門班子,加強項目謀劃,建立、充實與中央政策相銜接的項目庫。

      (三)強化工作推進機制。各級國土、環保、建設、金融等部門要提前介入項目前期工作,完善各項審批條件,確保上報國家的項目達到可批程度,爭取國家及有關部門核準通過一批重大項目。省內核準或備案的項目,各相關部門也要密切配合,加快審核審批進度。省政府建立項目工作推進機制,及時協調重大項目的銜接跟蹤工作,各地、各有關部門也要成立相應的工作班子,做到上下聯動,協調一致,力爭在國家投資盤子中有更大份額。

      (四)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要加強投資結構調整,提高投資的質量和效益,防止“兩高”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盲目擴張,尤其要防止趁機大建樓堂館所。要嚴格執行投資項目有關標準,加強工程監理,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確保工程質量。要切實加強資金管理,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防止鋪張浪費,加大對投資項目和資金的監督力度,堅決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五)優化投資發展環境。繼續深入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強化服務意識,轉變工作作風,為投資者提供高效優質服務。進一步深化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項目和環節,簡化工作程序,提高審批速度。打破常規,打破傳統節奏,實行特事特辦,開辟“綠色通道”,對重點項目實施全過程跟蹤服務。進一步放開投資領域,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政府鼓勵的和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要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規范執法行為,依法從嚴打擊危害投資者的行為,營造安全、文明、法治的投資環境。

      (六)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各地各部門要把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作為當前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來抓,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各有關部門要找準自身位置,層層落實責任,細化工作方案,加快工作進度,狠抓工作落實。牽頭部門要切實負起抓總協調責任,加強組織和統籌,形成推進合力。要進一步深入基層、深入企業,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加強督促檢查,確保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特別聲明: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資訊
    上海浦東新區供排水正式開啟市區一體化管理
    山東多地拉緊汛期防線 織密“安全網”
    人民網評:守住江河安瀾,繪就人水和諧新畫
    安徽:全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流域綜合治理時代,正式開始了!中央釋放明
    “兩重”建設推進已滿一年,一批重點工程向
    城市污水經過幾次“大循環”才能回歸自然水
    石家莊這項工程完工!市區東部防洪排澇能力
    《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第二批)》發布
    六部門加強河湖生態流量管理
    熱點資訊排行
    1澳大利亞悉尼多個飲用水集水區檢出“永久性
    2陽泉市財政局下達省級補助資金 支持城鎮排
    3AI模型揭露美國地下水污染:超7100萬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退役動力電池、
    6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沼氣與農業廢棄
    72024水業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辦
    8什么導致了西班牙極端洪澇?
    9解鎖循環經濟密碼,開啟產業黃金市場 第2
    10西班牙媒體:洪災過后,西班牙魚米之鄉自然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Copyright © 2000-2022 www.jsbaseball.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業網互聯網站 經營證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203225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2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