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屆“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三屆“中國水周”。我國今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主題為“堅持節水優先,建設幸福河湖”。為增進公眾對水務環保事業的了解,加強公眾的淡水資源保護意識,以紀念“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為契機,珠海市水務局與珠海水控集團聯合推出了水知識有獎問答等活動,市民可關注“珠海水控集團”微信服務號參與問答抽獎活動。

珠海水控集團推行飲用水直飲項目
提標提質,保障供水安全
根據珠海水控集團公布的數據,2019年,珠海市總供水量5.49億立方米,同比增幅2.67%。珠海市用戶數77.47萬戶,同比去年新增36222戶。水質綜合合格率99.62%,高于國家標準。
珠海水控集團下屬供水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用戶數量越來越多、用水量越來越大,面對咸潮等自然現象對淡水資源的威脅逐年加劇,保障供水的壓力明顯增大,但我們一直在努力,‘軟硬兼施’來保障供水安全,做好供水服務。”
“硬件”上,西城水廠擴建的生產流程已投運;南區水廠擴建工程也在積極推進……為了滿足珠海的用水需求,珠海水控集團對供水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提標提質。珠海水控集團制定了15個老舊小區改造方案,目前完成了9個老舊小區改造。此外,珠海市民在海濱公園、野貍島、體育中心、梅華城市公園、白蓮洞公園游玩時,可飲用免費的直飲水,這得益于珠海水控集團推行的飲用水直飲項目,共16臺直飲水設備隨時為市民和游客解渴。
為了讓市民得到更好的供水服務,珠海水控集團提升“軟實力”,打造了一條讓市民“零跑動”的優質服務鏈條。一方面,多項線上服務渠道實現“數據代跑”,2020年1月1日上線的“珠海市供水有限公司”微信小程序,開通“交費”“類住宅報裝”等服務功能,用戶通過登錄小程序即可實現“數據代跑”,降低辦事成本。疫情期間,用戶通過自行抄錄水表底數上傳小程序,登記服務需求。另外,通過政企合作聯動受理,實現了“一窗辦多事”,用戶登錄“粵省事”微信小程序可線上辦理水費賬單查詢等業務;登錄珠海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網上服務窗口辦理二手房過戶的同時可辦理水表過戶業務。
做好前端服務的同時,珠海水控集團著力完善后臺服務體系,在生產流程、市政管網已基本實現在線監控的基礎上,逐步打造了一個全流程覆蓋的線上供水系統,“軟硬結合”地實現了智慧化管理,運用技術信息手段全方位把好城市“水脈”。
保護環境,建設幸福河湖
一滴西江水,從被抽取進管網,到被處理成合格的自來水流入水龍頭,被使用后,又要經由排水管網進入水質凈化廠,處理達標后,重新匯入江河。這就是“水的社會循環”。
“提供優質用水 創造優美環境”是珠海水控集團的使命,除了供水外,污水處理、排水運維也是該集團肩負的重大職責。
河湖要更清,污水處理的工作不能疏忽。2019年,珠海水控集團旗下的污水廠穩定運行,2019年污水處理總量為19512萬噸,同比增加1858萬噸,增長率為10.52%。為跟上污水處理需求,珠海水控集團啟動了多個提標改造項目,進展順利。
此外,為了珠海的母親河——前山河更清,珠海水控集團還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加大前山河流域內排水設施清淤及病害治理力度,積極利用中轉提升泵站調度前山拱北片區污水,充分發揮前山、拱北兩座污水廠產能,建立廠網調度協調機制,為相關管理部門提供了水質水量數據、進水超標線索,為前山河流域治理作出了重要貢獻。
地下排水管網被稱為“城市的良心”,排水管網安全、穩定、高效的運行對水環境治理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珠海水控集團全面接收全市各區市政排水設施運維管理工作,接收設施量占總量的95%,全年完成排水許可審查316單,完成泵站維修工單934單,實現泵站設施設備完好率由74%提升至83%,泵站污水提升量同比提高12%。高效推進香洲及橫琴清淤病害治理項目,完成香洲前山河流域內重點排水戶摸排372戶,摸排重點小區228個,摸排城中舊村21個;排水管網摸排約1027公里,清淤管網約260公里,局部修復155處;橫琴新區完成管網清淤修復約90.8公里。
如何更加透明而智慧地了解城市的“毛細血管”?珠海水控集團完成了橫琴片區排水智能感知體系試點項目,建成了排水信息系統(一期)項目,建立了泵站在線監測系統,錄入了排水管線長度2600公里,香洲、橫琴74條車行人行通道排水泵站的在線監測、13個泵站的PLC數據的接入……排水管網信息化初具雛形。
從抽水泵站,到自來水廠,到水龍頭,水由這里“為人民服務”;從排水管網,到提升泵站,再到污水處理廠,水從這里“回歸大自然”。珠海水控集團正努力下好一盤“大棋”,以智慧化的手段為“水的社會循環”保駕護航,為市民提供優質用水,創造優美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