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內行業信息 | 國外行業信息 | 國內政策 | 行業技術 | 企業動態 | 展會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企業動態 > 太和水:中國水污染治理技術已走向國際舞臺
    太和水:中國水污染治理技術已走向國際舞臺
    發布日期:2018/11/7 14:01:21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改革開放40年環保行業發展報告。2016年,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為9220億元,比2001年增長6.9倍。


      突飛猛進的環保產業迎來新一輪發展良機的同時,也在進行新一輪考驗。與互聯網類似,2018年,環境產業也開始進入轉折之年。資本泡沫驟然退卻,環保監管不斷加嚴等現象,使得企業發展遇到融資、技術等諸多問題。


      環保市場趨于理性 資本看好技術優勢


      政策驅動利好于新興的市場,直接促進了環衛、危廢領域近兩年的快速發展,市場并購活躍。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環保產業發生并購86起,涉及金額385億元。進入2018年,截至7月31日,環保市場共發生并購50起,涉及金額約335億元。


      在進入快速發展周期的同時,環保產業鏈也迎來了新一輪挑戰。部分水處理企業“野蠻”生長,卻忽視了風險預估、防控等能力。隨著經濟下行、監管趨嚴,水處理不可避免受到去杠桿、融資難等外部因素影響,加上資本泡沫冷卻,水處理行業遭遇資本寒冬。


      在這場大考中,從知名企業發債失利,到企業債務違約或者存在違約風險,如何擺脫融資困境成為當前環保企業眼前一道不可避免的難題。


      歷經PPP模式、并購浪潮、跨界合作以及三大十條、環保稅等市場和政策錘鍛,我國環保產業已進入成熟階段,就資本而言,在挑選標的時表現的更加謹慎而富有遠見。星河創投合伙人孫遠表示,“經歷了多年的發展,環境產業已經到了一個拐點。之前靠拼關系、輕技術的時代已然過去,資本的熱捧助長了市場的瘋漲,迎來發展高潮,也蘊含了今天的危機。項目與融資不匹配,融資體系未建立等問題已造成環保企業健康發展的絆馬索。我們看好環保市場的發展前景,更應該關注有實力有技術的企業。”


      在孫遠看來,很多企業出現問題,有市場大環境的原因,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對企業來說,避免盲目擴張,理性穩步發展是正道。在市場寒冬中,企業需要練好內功。例如星河創投投資的一家專注于水體生態修復與水污染治理的企業——太和水,所研發的“食藻蟲引導水下生態修復技術”為中國原創、世界首創,是獲得美國發明專利的高科技成果。


      中國水污染治理技術 走向國際舞臺


      環保行業的2020即將到來,其中《水十條》、《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等文件指出,到2020年,七大重點流域Ⅲ類水比例達70%以上; 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內,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高于93%等目標。


      作為七大污染防治攻堅戰之一,水污染防治是公眾對水環境質量改善最迫切的愿望之一,也是《水十條》中難度較大的工作之一。


      水污染主要表現為湖泊富營養化和河道黑臭,而河道黑臭可歸結為次生富營養化問題。由于水體中氮、磷等營養物質的富集,引起藻類等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使水體溶解氧含量下降,魚類窒息死亡;另外藻類遮蔽陽光,使沉水植物因光合作用受阻而死去,腐敗后放出氮、磷等物質,再供藻類利用,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藻類大量繁殖,水質惡化且腥臭。由于河湖的環境容量是及其有限的,一旦發生了富營養化,治理起來就非常困難,國內外大量治理經驗都表明:長期富營養化的水體,即使控制了污染源,其長期富營養化過程積累下來的氮磷,依然會維持藻類的正常增值,從而影響治理過程。而富營養化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生態失衡,所以,若想根治水污染就必須要維持水體的生態平衡。


      作為水體生態修復與水污染治理行業的佼佼者,太和水倡導的生態修復系統是一種綜合生物治理技術,利用“食藻蟲”攝食受污染水體中的藻類和懸浮物,并將其消化分解為水、無機鹽和無毒的動物蛋白,使藻類大幅削減,失去種群優勢,快速提高透明度,為沉水植被的生長創造條件;再利用太和水改良的“四季常綠矮型苦草”等沉水植被作為生產者系統的主建群,吸收部分污染物,然后逐步引入魚、蝦、螺、貝等水生動物作為消費者,以及有益微生物群落作為分解者,實現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合理配置,從而實現水體的自我循環、自我修復、自我進化,最終達到水生態的穩定和持續改善。


      據了解,歷經數十年的技術研究與迭代,太和水培育的新一代食藻蟲的大小基本達到4-6mm,野外存活率更高,每天可吞食數十倍于自身體積的藻類和有機顆粒。另外,公司培育的“四季常綠矮型苦草”解決了凈化過程中植株死亡、凈化效率下降的問題,耐污、耐寒、耐弱光等性能進一步提升,同時它還具有低矮的特點,維護簡單,不開花不結籽,不會有二次污染。公司技術現已獲得美國發明專利1項、中國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32項。


      太和水依托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完善的運營管理,已完成各類水生態修復項目500多項,治理水域面積超過6500萬平方米,其中涵蓋了多項國家級重點水治理項目及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典型應用案例包括:滇池、太湖、圓明園、上海世博后灘公園等重大攻關項目。目前,還積極開拓了泰國、新加坡、湯加王國、馬來西亞等海外市場,這標志著我國水生態治理技術已成功走向國際舞臺。


      在環境治理越來越注重效果的時代,環境產業呼喚真正的技術回歸,專注于技術創新的企業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據了解,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聯合編制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即將出臺。將明確要求采取治本的工程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強化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監督檢查,為下一步地方開展黑臭水體整治指明了方向。


      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何在?無論如何,企業應將更多精力放在技術研發上,改變過去一味拿項目、玩資本等運作方式。那些專注于技術創新、具有獨特專業能力,能幫助客戶解決實際環境問題的企業,將更受市場推崇。

    特別聲明: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資訊
    上海浦東新區供排水正式開啟市區一體化管理
    山東多地拉緊汛期防線 織密“安全網”
    人民網評:守住江河安瀾,繪就人水和諧新畫
    安徽:全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流域綜合治理時代,正式開始了!中央釋放明
    “兩重”建設推進已滿一年,一批重點工程向
    城市污水經過幾次“大循環”才能回歸自然水
    石家莊這項工程完工!市區東部防洪排澇能力
    《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第二批)》發布
    六部門加強河湖生態流量管理
    熱點資訊排行
    1澳大利亞悉尼多個飲用水集水區檢出“永久性
    2陽泉市財政局下達省級補助資金 支持城鎮排
    3AI模型揭露美國地下水污染:超7100萬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退役動力電池、
    6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沼氣與農業廢棄
    72024水業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辦
    8什么導致了西班牙極端洪澇?
    9解鎖循環經濟密碼,開啟產業黃金市場 第2
    10西班牙媒體:洪災過后,西班牙魚米之鄉自然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Copyright © 2000-2022 www.jsbaseball.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業網互聯網站 經營證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203225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2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