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環建設的一個個花園式污水處理站,綠樹成蔭,空氣清新,處理后的清水,通過林間草地上的溪流進入濕地和水系,這種既節省土地、資金又美化環境的分散治理新模式,徹底顛覆了我對污水治理的看法。”由國務院參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館主辦的《國是咨詢》今年第7期刊登了《世界性難題的創新突破——關于水污染治理的對話》,肯定中聯環污水處理的新模式。該雜志總編輯——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務院參事室新聞顧問趙德潤更是對這一新模式贊嘆不已。

水污染治理是世界性難題,中聯環的實踐,究竟有什么樣的創新意義?不久前,來自國務院參事室、中國工程院和廈門規劃委的專家,有了這樣一場高端對話,話題正是水環境治理的創新與突破。
出席這場對話的嘉賓除了趙德潤,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所長王浩,廈門市規劃委員會原副主任劉建,以及中聯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俞義泉。
話題1:中聯環的分散治理具有七大優勢
王浩:全世界的污水處理系統,包括市政污水處理系統,八成的錢投在管網上,兩成的錢投在廠子上。中聯環的分散治理模式,首先把大頭的管網錢省下來了。污水分散處理是世界發展的新潮流,上?,F在就這么做了,大約有60多座污水處理廠;而在倫敦、巴黎,都是六七十座污水處理廠。
中聯環的新型分散治理模式有七大優點:第一,大規模減少管網投資,八成的費用減下來了;第二,實現了分類分區處理,根據高教區、醫院區、文體區、工業區、居民區等不同特點采用不同工藝,治理效果好;第三,占地少、選址方便,同等處理標準下,分散處理占地是傳統的十分之一,將污水處理廠建在地下,上面可以做綠地、濕地,甚至開餐館都行;第四,無噪音、沒臭味,傳統的污水處理廠為地面敞開式,處理過程長,臭氣熏天。分散治理合理調整工藝參數,厭氧過程可以控制細菌不過度生長,就沒有臭味了;第五,運行費用低,噸耗電僅為0.41度,現在的主流污水處理廠一般是0.6-0.7度;第六,出水標準高,透明度幾乎達到自來水水平;第七,污泥少、無異味,其硝化反硝化過程非常徹底,在污泥里形成一個新的生態系統,產泥量減少了三分之二。
俞義泉:新型分散治理實質是將大集中改為區域集中,每個區域劃分以污水可以重力自流收集為原則,不再舍近求遠,可分門別類地收集各種污水,有針對性地下藥方子,小區域集中可做到污(廢)水就近收集、就近處理、就近回用。
以廈門杏林灣為例,13座處理站,每天處理23萬噸污水,節省了傳統模式需要建設的幾百公里市政干管、十幾座轉輸泵站,并留下了23萬噸可循環利用的水資源,保障了整個流域良好的生態水環境。正因如此,去年廈門市率先通過全國生態城市考核后,專家組對這種創新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可作為廈門經驗向全國推廣。
話題2:再生水是對缺水型城市很好的補充
劉建:廈門是一個發展中的城市,很多地方污水需要輸送幾十公
里,才能送到廠里。同時,廈門又是一個臨海的缺水城市,雨季水存不住,直接入海了。由于城市缺水,飲用水70%靠外地調入,加上電費,成本很高。而污水再生處理后可以回用,再生水就成為寶貴的城市資源了。
污水的資源化必須滿足不同的用戶需求。而中聯環的新型分散處理模式,恰好可以滿足不同的需求,同時它又是低影響的污水處理模式,國際上有種低影響的雨水管理系統,現在倡導的海綿城市建設,一的核心理念就是污水處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
俞義泉:傳統污水處理采用的是大集中模式,把區域里的水收集到很遠的地方處理排放,循環過程斷掉了,造成了生態問題。新型分散式處理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就近收集、就近處理、就近回到環境中。這樣既改善了系統的生態,又能夠通過自然環境將處理后的水進一步凈化,最終無污染地匯入海洋。
話題3:中聯環污水治理模式國際一流
劉建:廈門根據自然生態的情況,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污水和再生水的輸送,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同時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生態環境的自凈能力。從去年開始,廈門全市統一了意見,把城市的污水治理系統重新規劃,原來島外的大集中全部改為新型分散處理,在城市規劃中,建設56個污水處理廠。
趙德潤:廈門水污染治理既有原來集中式老辦法,又有分散式治理新思路,向精細、高效治理
轉變,中聯環在理論和實踐上進一步完善了新型分散治理模式,這樣一種高效、節省土地又不增加投資的科學治理方法為什么不能很快推開?
劉建:任何東西都有一個認識的過程,包括技術的進步。規劃層面廈門已經沒有了障礙,我們想把杏林灣建設成國家級水環境綜合治理示范區,改變傳統思維模式,推廣中聯環的成功經驗,將青山綠水留給下一代。
王浩:和發達國家比,我們的治理模式一點也不差。建議國家應盡快把中聯環新型分散式的成功經驗推廣開來,推廣到330多個地市,2000多個縣城中去,他建議可先期選擇兩到三個省市作為試點。
去年9月12日,新加坡的科學家應廈門市政府邀請來廈門考察,看完后和主管的副市長說,通過這幾年來看,廈門的水污染治理發展很快,已經超越了他們水平。不久前,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全球膜業務銷售總經理馬丁先生一行到訪,看完中聯環建設運營的集美杏林灣流域濱水西岸及核心區項目考察,馬丁先生感慨地說:“我從沒見過這么漂亮的污水處理站,簡直和花園一樣。以至于我在廈門路過一個公園,都要想一想這是不是另一個中聯環花園式的處理站點,這太不可思議了。”
趙德潤:破解水污染治理這個世界性難題,最終要靠創新。中聯環的新型分散模式在廈門的示范作用是明顯的。這種創新模式符合市場需求,加上政府搭建的平臺,其示范作用是很明顯的,就一定能夠大顯身手,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