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立雅這家來自法國的供水服務運營
公司,當前在華局勢卻十分不妙。
隨國際、國內水務市場環境的變化,今年以來,威立雅水務在中國幾乎沒有拿下任何像樣的項目。威立雅西安項目挫敗后,很多地方政府和水務公司已不再迷信洋水務,或迫于輿論壓力開始“不敢相信外資”,與威立雅水務合作的項目很少。
威立雅水務目前仍是陜西、甘肅等西部省份的政府顧問,即使如此,今年西部水務市場受西安影響,開始集體反對外資并購,而在沈陽等東北、華北市場上,由于早年與外資合作吃虧,地方政府開始推動國資主導的水務改革,威立雅水務再虎口奪食,難度很大。
年初時,威立雅水務曾試圖將投資中心轉向俄羅斯,但是隨后俄羅斯政局變動等一系列外部環境變化,導致威立雅水務進軍俄羅斯的計劃受挫。威立雅收購德國柏林水務后裁撤職工的行為和給當地市民造成的水價壓力,則被當地媒體成為“悲劇性的結果”,因此在中歐市場上的并購活動也陷入困境。
顯然,威立雅模式正受到最嚴峻挑戰。
兩湖對抗
而對中國水務市場,威立雅水務并沒放棄。威立雅將取得項目的重點放在湖北、湖南,但是在此卻與首創股份(600008,股吧)發生交戰。
8月,威立雅水務集團中國區副總裁安娜造訪湖北省政府,希望與湖北省達成進一步合作,但是至今威立雅并沒有如愿。
“目前我們對湖北的事情還比較敏感。”威立雅水務集團中國區一位負責人如是說。另據一位水務行業內人士透露,威立雅自2006年開始運作湖北水務資源。去年年底首創股份(600008,股吧)與湖南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后,威立雅也想仿效首創走立足流域和區域水務資源市場的路徑,但就目前來看,威立雅這種經營策略變陣并沒有達到理想效果。
去年年底,首創股份與湖南省簽署合作協議,嘗試在與省級政府戰略合作的基礎上,將湘江流域污水治理廠全部拿下。成立不久的湖南首創控股公司已經和張家界、婁底、株洲等地成功簽約。這種流域治理的做法在水務行業耳目一新。
威立雅立刻嗅到其中的商機。上述水務行業內人士表示,威立雅學習和變通的能力很強,首創股份拿下湖南湘江流域污水治理項目不久,“首創模式”還未被其他國內水務企業理解和學會時,威立雅已經將其運用到湖北省身上。
據中國城鎮供排水協會的一份分析報告,湖北省水務市場巨大,面積18.6萬平方公里,人口5707萬,人均水資源1732立方米,水資源豐富,但是水價偏低,武漢市中心城區水價1.1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出很多。同時,湖北省供水普及率只有66.5%,污水處理率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這正是“威立雅模式”理想的投資區域。反觀威立雅拿下的蘭州等眾多項目,無一不是水價具有很大上漲潛力,水處理率極低,需要大量外部資金投資的區域。
就在威立雅徘徊在湖北省巨大水務市場門外的時候,首創股份于今年成立了湖北首創投資控股公司,全力進軍湖北市場,抄威立雅的后路。而威立雅也意外地侵入湖南省水務市場。據一位行業內人士透露,威立雅水務正在和湖南幾個水務項目談判,年內有望拿下。
威立雅水務和首創股份正面交鋒是在今年8月份張家界楊家溪污水廠項目爭奪上。張家界政府對外發布該污水廠改制信息后,威立雅水務十分積極,希望與污水廠直接談判,但是該污水廠卻沒有直接與威立雅水務接觸,而是轉而與當地建設局接觸,隨后他們放棄了與威立雅水務合作的打算,轉而投靠首創股份。
但是首創股份目前在湖南拿下的項目都是污水處理項目,對自來水廠等供水項目沒有涉及,有分析人士說,威立雅水務此次在湖南談的幾個項目都是供水項目,如果拿下則對首創股份在湖南的市場有一定影響,形成“互有勝負”的局面。
訴記者,如果一個區域和流域能夠實現水務上下游合作,不管這種合作以哪種形式實現,都會對區域和流域環保治理有很大作用。但是首創股份至今沒有拿下湖南湘江流域城市供水項目。
“高溢價”收購
威立雅水務橫掃中國水務市場的法寶就是“高溢價”收購。其在中國水務項目投標會上報價,往往高出競爭對手1倍以上,讓競爭企業覺得“怎么算,怎么不賺錢”,進而退出競爭。此前,威立雅以17億元,高出標價1倍多的高溢價拿下蘭州項目,同樣的手法還上演在海口、天津項目上。
今年7月底,威立雅在“中國水網”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自己披露了“高溢價”收購背后的奧秘。
首創股份等國內水務企業2007年項目利潤率只有1%左右,而外資在中國投資水務收益率高達24.48%,居外資投資內地行業收益率第二高行業。威立雅水務即是其中代表之一,即使在2008年各類水務成本上升的時候,首創股份等國內水務企業收益率已經接近負數,但是威立雅水務負責人對外透露數據仍是12%-18%。
威立雅水務盈利的核心在于一個公式:“△F=aE+bL+cCH+dCur+eCPI”這條公式中,囊括了E(電價)、L(勞動力成本)、CH(化學品成本)、Cur(幣值變量)與CPI等參數,△F值,則為以百分比形式出現的調價系數。將這個系數,乘以政府采購的基準價,就能得到當年政府采購的每噸處理價。
也就是說,威立雅水務賣給地方政府的水價是與這一系列變量掛鉤的,隨著CPI等變量上漲,地方政府必須逐漸以更高的價格收購威立雅水務的產品。如果地方政府不能使市場水價上漲,就不得不動用財政資金、國有企業收益等來支付威立雅水務的高水價。
除了利用合同條款保證自身收益外,威立雅水務等外資水務公司收購內地水務項目股權雖然都不超過50%,但是都對項目擁有絕對控制權。一旦地方水務項目與外資合作,則水廠的總經理等負責人全部換成外方的人,由外方發放工資,而且都是高薪。
在控制了水廠的控制權后,外資水務公司會通過與項目公司的系列關聯交易來賺錢。例如,威立雅水務等外資水務公司會給項目公司簽署顧問咨詢服務協議,項目公司每年要向威立雅水務支付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顧問費,而在市場上,項目公司只要花幾十萬元就可以聘請國內一流的水務顧問公司做全年顧問咨詢。#p#分頁標題#e#
除此以外,項目公司還要向外資公司花高價購買設備。
資本運作是威立雅水務降低自身風險和實現高收益的另一條道路。
威立雅水務并購內地項目慣用的資本運作手法是:先與內地水務項目和地方政府簽署一個保證收益的協議,這個協議包括該地區未來幾年水價上調的內容,隨后,威立雅會拿這個協議到國際資本市場上去融資,由于水務概念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比較熱,而且資本也比較認可政府出具的協議,因此威立雅完全可以輕松融資,“利用別人的錢來給自己賺錢”。
例如,威立雅水務可以拿一個國內項目到國際資本市場上融資,假如國際融資成本可能是7%左右,但是威立雅在內地的項目回報率可以高達30%,因此威立雅水務還有23%的收益率。
而受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外資資金對內地水務項目十分熱衷,每個水務項目投資少則幾億,多則幾十億,這對國際資本市場屬于小額度融資,也較容易成功。
分析威立雅在國內投資的項目,幾乎每個項目都拉有一個財務投資人合作,由財務投資人承受較高的項目風險而只獲取較低的投資收益,而威立雅可以借助別人的錢,來實現項目運營的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