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能投資公司成立于1988年,前身為國家計委節能局,是根據國務院為應對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機所確定的節能專項任務成立的,是我國節能環保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專業公司,也是唯一一家以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為主業的中央企業。
一、始終肩負重要的歷史使命
作為一家有著二十年中國節能環保行業經驗的國家公司,在國資委成立以來的幾年中發展更加迅速,基本面良好,各主業板塊優勢明顯,行業影響力、帶動力強,發展前景廣闊,已經成功實現了向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領域專業化產業集團的轉型。
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國家戰略背景下,以威立雅、蘇伊士等世界同行業作對標,公司的戰略定位是“專注于工業領域節能減排和城市節能環保基礎設施的專業化產業集團”。發展目標是“成為中國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領域最強最大的產業集團和集成服務運營的旗艦企業”。
為實現上述目標,滿足國家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對節能環保的要求,公司正全力打造“一個平臺,四項功能”,即作為中國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產業化平臺,發揮:節能環保領域技術開發推廣的功能,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的功能,引導社會資金加大節能環保投入的帶動功能,為高能耗、高污染地區和行業提供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集成服務的功能。
公司目前主業聚焦于四大產業板塊:城市水務板塊、可再生能源板塊、節能技術服務板塊、節能環保建材板塊。
二、著力打造鮮明的特色優勢
作為二十年來一直專注于中國節能環保事業發展的中央企業,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商業模式和發展優勢主要體現在:
一是中國節能投資公司是中央企業中唯一以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為主業的公司。國資委成立以來,公司堅決貫徹國資委的各項工作部署,在業績考核、突出主業、明確戰略、基礎管理、防范風險、規范行為、推進創新等方面開展了許多工作,有了長足的進步,發展比較迅速。公司已連續五年實現經濟指標的快速增長,與2004年相比,公司資產規模擴張了2.52倍,主營收入增長了87%,利潤總額增長了435%;凈資產收益率從2004年的2.52%提高到2007年的9.59%;總資產報酬率從3.20%提高到5.97%;成本費用利潤率由2.36%提高到6.44%;資產保值增值率由100.75%提高到107.8%。目前,公司基本面良好,各主業板塊優勢明顯,行業影響力、帶動力強,發展前景廣闊。
目前公司主業集中度高,區域布局合理,近300億元的總資產中,80%集中在城市水務、可再生能源、節能服務、節能建材等直接關系國計民生的節能環保領域,各主業板塊實力均居全國同行業前三名,專業化整體優勢十分突出,綜合素質和整體水平體現了中央企業在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領域的骨干和表率作用。
二是在國內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領域專業化技術優勢明顯。公司已成功開發推廣一批節能環保關鍵技術和重大項目,如:在中央領導同志高度關注的太湖藍藻治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公司與日本日揮公司共同成功開發了世界領先的自然活性循環氣體溶解裝置,劣五類水質經處理后可達到二類水質,效果顯著,將對太湖乃至全國湖泊水質改善具有重大示范意義;在紹興投產了國內首創的污泥干化發電項目,走出治理污水處理后污泥二次污染的新路;在宿遷成功開發了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秸稈直燃發電項目,突破了發達國家生物質發電技術的封鎖;在張家口開發運行了國內第一個風力發電場提前48小時來風預測系統,有效解決了風力發電大規模穩定上網的關鍵問題;研制投產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5兆瓦風電機組,3兆瓦風電機組將于明年下線;開發了國內最大的冶金節能系統改造服務項目,為天鐵集團實施包括高爐噴煤節能、爐頂壓差發電、轉爐余熱回收發電等在內的綜合節能改造,總投資超過10億元,開創了高能耗行業委托專業集團進行節能系統改造的市場化運作新模式。
三是促進各高耗能企業、地方政府實現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目標作用獨特。公司探索形成了“為城市區域、高能耗高污染企業提供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整體解決方案的集成供應商”的核心競爭力和運營模式,提供包括節能規劃咨詢、水務、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污染排放治理、建筑節能、相關融資在內的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系統解決方案,體現了中央企業的帶動作用。公司已先后與寧夏、海南、吉林、重慶、成都等地方政府建立節能減排戰略合作關系,相繼幫助山西、河北、內蒙等地制定了垃圾發電、農林生物質能、高能耗經濟轉型等節能減排規劃,有力地推動了地方的節能減排工作。如:在寧夏石嘴山建設煤矸石綜合治理節能環保項目,年處理矸石40萬噸用于生產新型建材,滿足150萬平米節能建筑需要,解決了多年嚴重的煤矸石污染問題,為2007年石嘴山摘掉“全國十大空氣污染嚴重城市”帽子做出了貢獻。在該項目成功實施的帶動下,我公司又獲得了為該市編制節能減排綜合規劃,優先開發垃圾焚燒發電、污水處理、風力發電等權利, 強化了公司在當地的影響力和市場地位。
四是品牌優勢突出,是代表國家級節能環保企業開展國際合作的重要窗口。公司憑借20年節能環保領域的專注、積累,在國際國內的同行中擁有很高的知名度,行業影響力、吸引力大,與很多的國際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眾多國際、國內知名機構和優秀企業首選公司作為其在中國拓展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相關業務的合作伙伴。今年以來,在保證對主業業務板塊控制力的同時,公司吸引各類戰略投資資金達18億元。去年在杭州成功舉辦了中歐循環經濟論壇,吸引了超過400多名國際國內節能環保企業代表參加,前歐盟委員會主席雅克?桑特、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顧秀蓮出席,促進了歐洲先進節能技術與國內企業的進一步合作。歐洲低碳經濟的開創者英國碳信托公司與公司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關系。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把中國節能融資項目交由公司管理,總額度達2億美元,配套資金2億美元,項目總投資近40億元人民幣。亞洲開發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建設銀行和招商銀行與公司建立了綠色信貸合作關系。
三、不斷發展壯大的主業實力
公司抓住了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這一新興市場的發展機遇,主業板塊形成了較強的核心競爭力,在節能減排方面已形成年節能能力160萬噸標煤,年污水處理量2.6億噸,年削減化學需氧量7.5萬噸,年消納綜合利用工業廢棄物200萬噸以上,在中央企業中名列前茅。各主營業務板塊情況如下:#p#分頁標題#e#
節能技術服務板塊 公司近年參與了全國人大《節能法》修訂工作,承擔了其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條例》的具體工作;是國資委業績考核局委托的中央企業節能減排技術支持單位;還承擔了發改委委托的《“十一五”十大節能重點工程規劃》、《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修訂、《農林生物質直燃發電項目建設技術導則》、《工業節水支撐技術》、《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配額管理體系》、工信部交辦的《災后重建重大項目節能減排評估》等二十余項國家級的節能減排政策標準制定研究工作,直接發揮了中央企業的智囊咨詢作用。
公司是目前國內為城市區域和工業企業實施節能減排綜合服務實力最強的中央企業,提供從節能減排區域綜合規劃、企業能耗評估診斷、工程技術到節能環保項目建設、融資、運行“一條龍”式的系統集成服務,幫助城市區域和企業落實節能減排任務。
公司在“長三角”工業升級進程中,積聚社會各方力量引導投資方向,孵化、帶動節能環保這一幼稚產業加速升級為優勢產業。在該區域的杭州、蘇州、無錫、昆山、嘉興等地開發節能環保工業園區,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并對其中部分節能環保企業直接投資,擴大其研發和生產能力,提升我國節能環保技術升級。
公司為部分高耗能的“千家節能重點企業”提供節能減排系統解決方案,開發了大唐電力、內蒙鋁業、四川達鋼、天鐵集團、攀枝花鋼鐵、宣化鋼鐵、河北旭陽焦化等高耗能企業的節能改造項目,形成年節能能力超過30萬噸標煤。在國內率先進行了碳排放交易(CDM),減排量合同總額超過570萬噸,在聯合國項目注冊數量全國第一。
城市水務板塊 全國將在“十一五”期間新增城市水處理能力5180萬噸/日,相關市場價值近千億元。公司作為中央企業中唯一從事環保水務的企業,在全國十幾個城市擁有水務項目,處理能力已達480萬噸/日,年污水處理量達2.6億噸,化學需氧量總削減量超過7萬噸,占全國同期新增處理能力的10%,規模在國內企業居于第二名,技術居于同行業領先地位,擁有污水處理廠生物除臭、高效生物脫氮、污泥破碎及生物發酵等關鍵裝備技術。公司水務板塊規劃到2012年達到日處理3300萬噸能力,成為國內最強最大的水務企業。
可再生能源板塊 業務涵蓋了垃圾發電、污泥發電、秸稈發電以及風力發電等多類型的“綠色發電”,居于國內同行業第一。垃圾等城市廢棄物處理項目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全國大中城市每年產生約1億噸垃圾,綜合利用可創造2000億元以上的效益。公司已建在建垃圾等廢棄物焚燒發電項目日處理能力超過8000噸,約占全國同期同類項目總產能的10%。規劃到2012年,垃圾等固廢處理能力達到40000噸/日,年處理能力達1500萬噸左右,成為國內垃圾處理能力最大的企業集團。
公司風電業務的效益、資源占有量、技術力量及開發規模居于國內領先,在風電領域形成了集資源勘查、風電建設、運營維護、裝備技術于一體的獨有競爭優勢。公司風電項目千瓦投資最低降至9000元以內,為業內領先;微觀選址和來風預報等先進技術的應用,代表項目創造了年運行小時數3000小時的同行業最好水平。公司占有的項目區位具有風力資源好、上網條件優越的優勢。參與承擔國家張北百萬千瓦風電基地、甘肅河西走廊千萬千瓦風電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在河北、新疆、甘肅、內蒙等地已建在建項目裝機超過150萬千瓦,擁有獨家開發權資源約600萬千瓦。公司規劃到2012年將實現風電總裝機超過200萬千瓦。
節能環保建材板塊 綜合利用煤矸石、石粉、污水處理廠污泥等工業廢棄物,生產節能率達65%的墻體材料,現已于天津、河北、寧夏、福建、四川等地形成年產17億塊標磚能力,年消納工業廢棄物200萬噸(替代標煤近100萬噸),節省耕地2500畝以上,可滿足800萬平方米節能建筑需要,產能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規劃到2012年建設新型建材生產線39條、總產能達到51億折標塊,年利用工業廢棄物超過500萬噸。公司堅決落實國資委關于“充分發揮中央企業在災后重建工作中的骨干和表率作用”的指示,積極參加汶川地震災后重建,8月28日已在極重災區彭州市投資5億元,開工建設擁有五條生產線的節能環保墻體材料生產項目,每年可滿足800萬平方米節能建筑的需求,直接創造就業崗位750個,并帶動運輸等行業增加更多就業機會,此項目得到了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評價,并且已在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領域的開發達成了全面合作框架協議。
為形成與跨國公司相競爭的實力,公司通過借鑒威立雅、蘇伊士、卡萬塔等世界同行業先進企業的發展模式和成功經驗,規劃到 2012年資產規模達到800億元,年營業收入300億元,年利潤50億元,形成節能能力425萬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碳1015萬噸,化學需氧量40萬噸。把公司建設成為一家優質的中央企業,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中央企業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