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內行業信息 | 國外行業信息 | 國內政策 | 行業技術 | 企業動態 | 展會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企業動態 > 淺析吉林省西部濕地保護與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淺析吉林省西部濕地保護與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發布日期:2009/1/12 13:15:41
    濕地,即指常年和季節性的沼澤地、泥炭地、鹽沼地、江河、湖泊、水庫等生物功能明顯的水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至愛的生存環境之一,是國家生態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濕地與森林、海洋一起并稱為全球的三大生態系統,具有強大的環境功能和效益,因此享有“地球之腎”的美譽。

      1.吉林省西部濕地概況

        吉林省位于我國東北部,地處溫帶,是濕地面積較多的省份之一。全省共有濕地面積193.7萬公頃,占全省幅員面積的10.3%。 全省天然濕地總面積74.18萬公頃,其中西部地區有三大天然濕地,面積為27.23萬公頃,占全省天然濕地總面積的37%。西部松嫩平原為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嫩江的三江交匯處,濕地面積遼闊、分布連片集中,濕地類型以湖泊、草本沼澤為主。一是位于通榆縣境內的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面積10.55萬公頃,199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森林和野生生物自然保護區;二是位于鎮賚縣境內的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面積14.4萬公頃;三是位于前郭、乾安、大安三縣(市)境內的查干湖省級自然保護區,濕地面積2.28萬公頃。?西部濕地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自然景觀類型多,且保留良好,水草豐盛,水資源較發達, 生物資源豐富,多種生物區系與復雜的生態環境相互滲透。沙丘榆林、湖泊水域、蘆葦沼澤、羊草草原形成多樣的生態系統,構成典型多樣性的濕地物種基因庫。我國動物地理區劃中的華北松遼平原亞區和蒙新區東部草原亞區的動植物資源均在這里分布。

    2.濕地功能和和效用

        濕地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生態效益。濕地的生態效益主要表現在水源涵養、蓄水調洪、補充地下水、調節區域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及通過生物沉積和生物同化輸出作用保護與凈化水質等。二是經濟效益。濕地提供了大量的人類社會所必需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是最有價值和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合理的開發利用將會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與經濟發展。三是社會效益。濕地具有自然觀光、旅游、娛樂等美學方面的功能,許多重要的旅游風景區分布在濕地區域,除直接創造經濟效益外,還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此外,濕地生態系統、多樣的動植物群落、瀕危物種等,為教育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對象、材料和試驗基地,對研究環境演化有重要價值。

    3.我省西部濕地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據全省濕地生態調查數據顯示, 截止到2000年末,我省濕地面積中天然濕地面積已由1986年的90.09萬公頃縮減到74.15萬公頃,14年間減少了15.94萬公頃,下降17.69%,平均每年減少1.14萬公頃。吉林省松嫩平原濕地面積1950年是5354.18km2,2000年僅有1276.72 km2,減少4077.46 km2,平均每年減少81.55 km2。如果不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以控制,人類將要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一是重用輕養,過度砍伐、放牧、盲目開墾、亂捕濫獵、毒殺濕地野生動物等。這一切導致了濕地生態失調,環境日趨惡化。致使耕地草場退化、沙化、鹽漬化,水土流失加重,濕地泥沙淤積日趨嚴重。濕地面積縮減。
         二是濕地污染加劇。大量工農業生產和人類生活廢水排放到江河中、泄入水庫湖泊中,不僅使水質惡化,也對濕地的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危害。
         三是法制建設滯后,管理機制協調性差,管理水平不高。濕地保護管理、開發利用涉及面廣、部門多,目前尚未形成良好的協調機制。

        四是濕地水資源相對不足。水是濕地的重要生態因子,是濕地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多年來,吉林省西部年平均降水量僅為400毫米左右,而年平均蒸發量是降水量的4倍。與此同時,工農業生產、灌溉、生活用水大增,且利用率低,多如牛毛的水利工程截水又加劇了水源不足,如洮兒河、霍林河等河流水量明顯減少,甚至出現長時間斷流,直到近兩年情況才有所好轉。造成西部一些湖、泡、沼水面萎縮。隨著對地下水資源的索取量日益增加,造成地下水位急速下降,加劇了與濕地水量的交換,使濕地水體大量用于補給地下水,導致大面積濕地干涸,影響了濕地動植物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繁殖甚至于存活。

    4.對策及措施

       隨著吉林省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濕地保護、恢復與發展已成為吉林生態省建設的重要內容。省委、省政府對濕地保護工作十分重視,在2004年頒布實施的《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林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中,特別就加強濕地的保護與管理問題提出重要意見。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為我們做好濕地保護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盡管我省濕地保護工作得到明顯加強,但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切實加強濕地保護、全面建設生態省任重而道遠。

    4.1廣泛開展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宣傳教育

        重點是加強各級領導干部、濕地保護管理人員、濕地開發利用者、當地社區人員及青少年和行政執法人員的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意識教育。從科學的角度、用科學的方法,讓人們了解和認識濕地與人類的關系。要將宣傳教育的目標群體逐步從城市轉向農村,把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知識傳授到每家每戶,讓濕地利用者逐步掌握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基本常識。應力求將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內容列入到教育計劃、或課外實踐活動,以此提高全社會對濕地的保護意識。針對宣教對象的不同,設計多種形式的活動,提高宣傳效果,利用“世界濕地日”、“愛鳥周”等活動,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全社會濕地保護意識。

    4.2完善濕地保護地方法規體系,實現濕地保護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

        當前,無法可依是制約濕地保護管理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因素。在國家有關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專門法律、法規頒布前,有必要根據吉林省濕地保護與管理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出臺有關加強濕地保護的意見或規定,就濕地保護職責、范圍、要求、濕地合理利用審批程序、執法與處罰、機構建設等,做出明確規定。各濕地自然保護區制定的有關保護管理條例也應根據形勢發展與時代的要求,進一步修改與完善,全面提高依法保護、治理濕地的管理水平。為了濕地的恢復、保護與持續性建設,必須對流域進行統籌規劃,統一管理,對低漫灘上已經被開發的濕地應逐步恢復。在各類重要的蓄滯洪區、河流濕地和各類主要的沼澤、草甸,不得從事影響該區域濕地生態功能的開發建設活動。如開采泥炭、開發蘆葦、開發水田等。#p#分頁標題#e#
    4.3建立有效的管理協調機制
        濕地的保護管理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多個部門和行業,關系各方面利益,地區跨度大,隸屬關系復雜。因此必須從大局出發,實行政府統一領導,避免政出多門,各行其是。并采取積極的措施鼓勵引導當地居民和社區組織積極參與濕地保護工作。
    4.4制定濕地保護規劃
         當前保護及合理利用濕地愈來愈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成為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濕地的保護不能離開可持續利用,而可持續利用又必須以保護為基礎,這就需要對濕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制定科學的規劃。2004年2月,我國制定了第一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這標志著我國濕地保護事業邁上了規范化、加速發展的新軌道。因此,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制定一個既符合吉林省社會經濟發展實際又符合建設綠色生態省要求的《吉林省濕地保護規劃》既是當務之急,更是保護我省濕地勢在必行的重大舉措。
    4.5促進國際合作

        1992年,中國加人了《RAMSAR濕地公約》,我省西部濕地向海自然保護區被列人了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要注意加強國際合作,充分學習、利用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將濕地保護建立在較高的平臺之上。
    4.6深入開展濕地調查、監測與研究
        加強濕地的科學研究,是認識和了解濕地的主要途徑,也是促進濕地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發展的保證。要充分發揮我省科研、教學單位的優勢,集中力量,共同攻關,對西部濕地類型、特征、功能、價值、動態變化等,進行較為全面、深入、系統的研究,為濕地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奠定科學基礎。要加強濕地資源監測工作,盡快形成規范、完整的監測體系,實現對濕地資源的系統、全面、動態監測。
    4.7加強生態水利建設,重視水環境建設和水生態保護
        吉林省西部屬水資源欠發達地區,水資源總量不是十分豐富。這就給濕地保護增加了新的難題。因此,在建立全省生態水利、資源水利、效益水利的過程中,要有規劃地保證各類主要濕地的補水量,以解決濕地水資源短缺問題。
    4.7.1建立良好的補水機制,解決水資源危機問題
        西部濕地保護首先要以水作為基礎。作為季節性河流如霍林河,豐水期下泄快,特別是近幾年連續干旱,造成濕地缺水,致使濕地生態環境破壞。嫩江支流河水是莫莫格濕地的主要水源。所以應加快引嫩入白,引霍入向等工程建設,可保證在豐水期,河水大量泄流濕地,維持并改善西部濕地天然生態環境。
    4.7.2全面開展節約用水,保證生態環境用水
         為了合理利用西部水資源,在濕地保護、生態省建設過程中,應始終把節約用水放在重要的位置。
    農業是用水大戶。隨著我省西部水資源不足問題的日益突出,如何發展節水型農業、特別是旱作農業十分重要。除了應加大科技投入、開發各類行之有效的節水農業技術外,對灌溉技術要進行根本性的改革,應在短時期內改變以往大水漫灌的方式,逐步發展如噴灌、滴灌等技術。
        城鎮工業和生活用水要首先認真搞好節約用水的宣傳教育。通過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狠抓工業用水大戶的節水和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制定節水技術標準,在技術上強制實行節水措施,鼓勵發展節水產業。
    制定用水和節水規劃,特別是濕地周邊區域各行業。將用水指標分配到各區域和各行業,嚴格進行監督管理。
    4.7.3加強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保護地表水水質
        由于工業廢水排放量繼續增加、特別是生活污水對地表水污染的“貢獻”已逐漸超過工業污染,因此,應繼續提高工業廢水的治理力度,通過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工程,減少對地表水水體的污染。加強水污染防治力度,大幅度增加污水處理設施,提高污水處理率。
    4.7.4強化“中水”回用
         這是解決水資源缺乏的重要途徑。某些水質要求不高的部門,如工業用水的冷卻水、洗滌水、某些工藝用水、農業用水、生活用水中的非飲用水等,都可以不用水質很高的“上水”,而改用中水代替。
    4.7.5強化水資源管理,完善水資源管理法制建設
        為提高全民族、全社會的水法觀念和執法的自覺性,必須樹立保護水、水域和水工程觀念。就是依照法律規定,一切從事與水有關活動的部門、單位和公民個人,都必須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和水流阻塞的發生。只有防治好水土流失,保護好水和水域的良好生態環境,管好水工程安全和正常運行,才能實現水、水域和水工程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目前,涉及生態環境需水及其合理分配的法律法規內容并不是多,使生態水、生活水和生產水發生了矛盾,產生沖突。致使生物多樣性受損、生態環境遭受破壞。而保護和恢復濕地需要大量的水源補給,從長遠看,必須明晰水權分配、走建設節水型社會之路。特別是要根據濕地用水需求明確其初始水權,完善水法規體系,這是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功能滿足其用水需要的基本保證。
    4.7.6積極開展有關水資源方面的科學研究,逐步實現地表水、地下水聯合優化調配
        利用集雨工程和蓄滯洪區截流和滯納一部分雨洪水,使雨水變為雨水資源,做到雨水資源化。我省西部地區大部是半承壓水地區,補給來源相對困難,在努力提高地下水利用率的同時,應充分利用法制、科學的手段管理,防止地下水降落漏斗形成或漏斗面積繼續擴大而引起嚴重的不良后果,保護好超采區地下水資源,從而減少濕地水體大量補給地下水。因此,做到水資源合理利用和調配,使水資源有效價值最大化是保證濕地水資源量的有效途經。
        經濟發展,生態先行,濕地保護,勢在必行。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生態建設,保障生態環境,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是加強生態省建設的重中之重。保護西部濕地資源,維持濕地的基本生態過程,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對我省二次創業和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提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p#分頁標題#e#
    作者簡介: 滕飛,男,(1974年——)學本科,助理工程師,現在吉林省水文水資源局從事水文水資源管理工作。
    特別聲明: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資訊
    上海浦東新區供排水正式開啟市區一體化管理
    山東多地拉緊汛期防線 織密“安全網”
    人民網評:守住江河安瀾,繪就人水和諧新畫
    安徽:全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流域綜合治理時代,正式開始了!中央釋放明
    “兩重”建設推進已滿一年,一批重點工程向
    城市污水經過幾次“大循環”才能回歸自然水
    石家莊這項工程完工!市區東部防洪排澇能力
    《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第二批)》發布
    六部門加強河湖生態流量管理
    熱點資訊排行
    1澳大利亞悉尼多個飲用水集水區檢出“永久性
    2陽泉市財政局下達省級補助資金 支持城鎮排
    3AI模型揭露美國地下水污染:超7100萬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退役動力電池、
    6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沼氣與農業廢棄
    72024水業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辦
    8什么導致了西班牙極端洪澇?
    9解鎖循環經濟密碼,開啟產業黃金市場 第2
    10西班牙媒體:洪災過后,西班牙魚米之鄉自然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Copyright © 2000-2022 www.jsbaseball.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業網互聯網站 經營證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203225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2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