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藍藻讓生活在太湖流域的人民深受影響,杭嘉湖三地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
在配合太湖流域的水環境治理中,浙江省決定加強治理力度,通過建立污水處理設施等措施,改善三地主要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同時,三地政府主要負責人成為當地飲用水安全第一責任人。
杭嘉湖的鎮級污水不橫流
鄉鎮的生活污水,流入附近小河流,這將成為歷史。省建設廳發布消息,杭嘉湖地區126個建制鎮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面建成且通水處理。
省建設廳城建處處長郭麗華介紹,杭嘉湖地區是太湖流域水系的上游。根據國務院對太湖流域水污染整治方案,浙江要在2012年前,完成三地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出于多方水流域整治的需要,今年要將流域的74個鎮污水處理設施列入建設計劃。31個鎮,建了30座污水處理廠,其中平湖全塘鎮和黃姑鎮合建。43個鎮新鋪污水管網974.37公里。目前,浙江成率先實現太湖流域鎮鎮有污水處理設施的省份。
今年,浙江還將新建31個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
郭麗華說,今后幾年,浙江還要對沒有污水處理的鄉鎮建設施。
沿線不再新建氮、磷工業項目
藍藻暴發,主要是水中富營養成分過高,減少水中的化學需氧量,氨氮等排放量要減少。
在浙江對太湖流域整治中,對杭嘉湖地區工業項目排放氮、磷等企業,實施環保提升,降低排放量。若新建工業項目中,涉及氮、磷排放,一律不審批。
新建、擴建、改建太湖流域污水處理廠時,配套脫氮除磷設施,改善處理污水中含大量氮、磷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