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奉化尚田鎮塔竹林村的古稀老人毛彩英打開水龍頭,清澈的水流汩汩而下。“挑了一輩子的水桶終于可以擱下了。”她眼中淚光盈盈。該村的正式通水,標志著全市379萬農村人口提前兩年喝上了足量的干凈水,城鄉供水一體化格局逐步形成。水利部領導指出,寧波已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民飲用水工程全覆蓋,經驗和做法值得借鑒。
在塔竹林村邊的山上,隨處可見曾用于引水的竹管。村支書毛國平說,因為水的問題,一些村民被迫遷居。事實上,在2005年,我市農村像他們那樣喝不上“放心水”的農民還有100萬名。當年,市政府明確表示,農民飲用水安全事關統籌城鄉發展,事關農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和提高,事關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并把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列為政府實事工程的頭件大事,與各縣(市)區政府簽訂了責任狀。
至今,全市已投入11億元,完成1000多座小型水站的新建和改擴建。“我們不但解決了100萬名農民喝水難問題,另外還改善了80多萬名農民的用水條件,使全市農村人口都用上足量干凈水。”市水利部門負責人介紹,根據不同條件,各地采用不同建設方案:在鄞州、北侖等地,盡量把城市水廠管網向周邊農村延伸;余姚、奉化等地規模較大的丘陵、沿海地區,打破鎮村界線,建設區域性供水工程;象山海島、余姚四明山等地利用水庫、山塘等水源,建成村級供水站。目前,我市農村已全部達到干旱季節日人均供水40升的標準。
農民飲用水不僅要量足,更要質好。各地根據水質和人口數量采用了膜處理法、紫外線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等方法對飲用水進行消毒凈化,設施配置率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膜處理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水處理技術,全過程不添加任何化學物質,其水質甚至還優于城區水廠。水利部門提供的檢測數據表明,目前全市所有的農民飲用水工程水質均已達到國家農村生活飲用水二級衛生標準。
農民飲用水工程的建成使大批山區海島農民擺脫了一到旱季就找水的窘境。去年7月份,全市降雨量只有常年的40%,但與同樣干旱的2003年相比,飲水困難的人口卻減少了59.6%。